project2010密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是中国唯一的哈萨克族自治州-话下民族风情

2017年09月24日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是中国唯一的哈萨克族自治州-话下民族风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在历史上是我国通往中亚诸国“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蒙古国接壤,如今随着伊犁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的设立和霍尔果斯市的成立,使伊犁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城市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支点。伊犁自古出良马,被誉为“天马之乡”。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成立于1954年11月,简称伊犁州,是全国唯一的既辖地市级行政区,又直辖县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单位,也是全国唯一的副省级建制自治州。辖直辖区域塔城、阿勒泰两个地区,首府设在伊宁市。

伊犁州直辖3个县级市、7个县、1个自治县:伊宁市、奎屯市、霍尔果斯市、伊宁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霍城县、巩留县、新源县、昭苏县、特克斯县、尼勒克县。直辖区域共有13个街道、19个镇、78个乡,160个社区、656个村民委员会。境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七、八、九、十师5个师60个团场和新疆矿冶局、天西林业局、阿山林业局等单位。

塔城地区
塔城地区位于新疆西北部,总面积10.5万平方公里,辖塔城市、乌苏市、额敏县、裕民县、托里县、沙湾县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5县2市(1个蒙古自治县),有5个县(市)与哈萨克斯坦国接壤,边境线长540.6公里。区域总人口135.5万人,其中地方总人口98.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45.6%,有汉、哈萨克、维吾尔、回、蒙古、俄罗斯等29个民族。

阿勒泰地区
阿勒泰地处祖国西北边陲,辖阿勒泰市、布尔津县、哈巴河县、吉木乃县、福海县、富蕴县、青河县1市6县,还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及其所属的10个团场;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疆面积的六分之一。有对蒙古国的塔克什肯口岸和红山嘴口岸,对哈萨克斯坦的吉木乃口岸和阿黑吐别克口岸。于2006年还成立了中共喀纳斯景区委员会和喀纳斯景区管理委员会,明确了喀纳斯景区10030平方公里的大旅游管辖区域。阿勒泰地区有汉、哈、回、维吾尔等36个民族,总人口67万人,其中哈萨克族占51.77%、汉族占41.07%。

新源是中国哈萨克族人口最多的县,那拉提草原、哈萨克文化第一村、哈萨克叼羊、姑娘追民俗活动、阿肯弹唱艺术活动等,都成为近现代哈萨克草原文化的代表。
霍城惠远古城曾经是清代伊犁将军管理天山南北150年的首府,伊犁将军府博物馆、屯垦戍边文化、伊犁九城文化、满族、锡伯族西迁文化、维吾尔塔兰奇文化、蒙古土尔扈特部东归文化、哈萨克绢马贸易文化等,都是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的生动内容。

特克斯县八卦城和天山世界自然遗产喀拉峻草原;尼勒克县唐布拉百里画廊;巩留县天山世界自然遗产库尔德宁精品草原;察布查尔县锡伯古城;伊宁市喀赞其民俗风情一条街等景区。
不论是新源的那拉提、特克斯的喀拉峻,或是霍城县的果子沟、昭苏的百万亩油菜花、尼勒克的百里画廊唐布拉,每个景区虽然都是以草原为主,但都各有鲜明特点,完全不可复制。

伊犁州少数民族自治县(1个)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伊犁州少数民族乡(10个)
伊车嘎善锡伯族乡
铁热克柯尔克孜族乡
呼吉尔特蒙古族乡
夏特柯尔克孜族乡
米粮泉回族乡
察汗乌苏蒙古族乡
愉群翁回族乡
三宫回族乡
科克浩特浩尔蒙古族乡
胡松图哈尔逊蒙古族乡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处新疆西天山支脉乌孙山北麓,伊犁河以南,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市隔河相望,西与哈萨克斯坦国接壤。察布查尔县成立于1954年,是中国唯一以锡伯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县。县城距边境线距离50公里,总人口164832人(2003年),有锡伯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回族、蒙古族等25个民族。察布查尔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锡伯族萨满歌舞音乐、锡伯族朱伦呼兰比、锡伯族抹黑节、锡伯族射箭、锡伯族刺绣、锡伯族民间故事、锡伯族东布尔。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钟灵毓秀、风光绮丽,有一山(乌孙山白石峰景区)、一水(伊犁河清水湾风景区)、一边(都垃塔口岸边境旅游)、一园(锡伯族民俗风情园)(国家AAAA级景区),更有靖远寺、图公祠、乌孙古墓、海努克古城、银顶寺遗址等名胜古迹。


伊车嘎善锡伯族乡
成立于1953年,隶属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下辖5个行政村。2010年末总人口1.2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154人。有2种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播出时间共计12小时一天。有各类学校3所,在校学生976人。有公共图书馆6个,藏书3.4万册,其中少数民族文字图书8000册。


阔克铁热克柯尔克孜族乡
成立于1953年,隶属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下辖7个行政村。2010年末总人口1.7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60万人。有各类学校6所,在校学生2350人。有民族学校5所,在校学生180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000人,占在校学生的55.56%。


呼吉尔特蒙古族乡
成立于1954年,隶属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下辖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010年末总人口0.7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0.58万人。有公共图书馆2个,藏书1.26万册,其中少数民族文字图书6527册。有各类学校4所(民汉合校);在校学生805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644人。


夏特柯尔克孜族乡
成立于1956年,隶属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下辖8个行政村,2010年末总人口1.3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20万人。有3种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播出时间共计5680小时;有公共图书馆2个,藏书2610册,其中少数民族文字图书1820册;有民族学校2所,在校学生120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050人。


米粮泉回族乡
成立于1984年,隶属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下辖6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米粮泉回族乡是察布查尔县唯一的民族乡。
米粮泉回族乡距伊宁市8千米。西与伊宁市奶牛场相接,东与六十九团相连。原辖于火箭公社,1981年尾县农业局直属农业大队,后称水稻农场。1984年11月改为米粮泉回族乡。
静谧的伊犁河畔,坐落着一个美丽的小镇,她的名字叫 “米粮泉”。在察布查尔县米粮泉乡境内,沿伊犁河南岸一线有4000多亩的生态湿地,生长着红柳、芦苇等多种植物,常年有白鹭、野鸡等野生鸟类栖息其中,环境十分优美。2014年6月24日米粮泉乡被国家环保部评为“国家级生态乡”。


察汗乌苏蒙古族乡
成立于1984年,隶属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汉川二中,下辖7个行政村,2010年末人口1.1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00万人。有3种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3万册,其中少数民族文字图书3500册;有民族学校2所,在校学生143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320人。


愉群翁回族乡
成立于1984年,隶属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愉群翁回族乡地处交通要道,位于伊宁县半小时经济圈范围内,距伊宁市22公里狗面族,距伊宁县15公里,国道218线贯穿东西。是伊犁州最大的人口大乡,也是伊宁县规模较大、人口较多的多民族聚居乡,下辖15个行政村,总人口6.2万人,由回族、维吾尔族、东乡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汉族等14个民族组成。
愉群翁回族乡素有“花儿之乡”的美称。这里的回族儿女喜欢唱花儿、听花儿,经过百年的发展,这里有着深厚、独特的回族文化底蕴。全乡紧紧围绕“平安立乡、畜牧强乡、旅游富乡、文化名乡”的目标,打造出回民农家乐旅游特色街区,该街区以回民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农家休闲为形式的“农家乐”旅游,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扩大了农民就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渠道。


三宫回族乡
成立于1984年,隶属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下辖4个行政村。2010年末总人口1.4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29万人。有3种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播出时间共计4830小时。有公共图书馆7个,藏书1.47万册,其中少数民族文字图书5400册。有民族学校1所,在校学生42人,全部为少数民族学生。


科克浩特浩尔蒙古族乡
成立于1984年,隶属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下辖10个行政村。2010年末总人口2.183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5809万人。有4种少数民族语广播电视,有公共图书馆5个,藏书58300册,其中少数民族文字图书15243册。有各类学校5所,在校学生1272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104人。


胡松图哈尔逊蒙古族乡
成立于1985年,隶属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下辖8个行政村,2010年末人口9276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6888人。有4种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播出时间共计8400小时;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6000册,其中少数民族文字图书4000册;有各类学校2所,在校学生1217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827人。

非遗名录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9项、自治区级53项、州级169项,有9名国家级、56名自治区级和89名自治州级非遗传承人,12个自治区级、17个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使伊犁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走在了全疆的前列。


传统音乐文化
以哈萨克族民歌为代表的各少数民族音乐传统项目是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乌孜别克族埃希来、叶来,哈萨克六十二阔恩尔,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蒙古族绰尔,锡伯族民歌,维吾尔族民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哈萨克族斯布孜额,新疆蒙古族长调民歌,新疆蒙古族托布秀尔音乐,新疆蒙古族呼麦,新疆蒙古族图瓦民歌,锡伯族东不尔,锡伯族民歌,维吾尔族弹拨尔艺术,俄罗斯族巴扬艺术则被列入新疆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舞蹈
以锡伯族贝伦舞为代表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以哈萨克族卡拉角勒哈,达斡尔族毕力多尔为代表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伊犁州的传统舞蹈文化表现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在伊犁州经常可以看到普通民众的即兴表演。


民间文学
以江格尔、哈萨克族达斯坦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哈萨克族谚语,锡伯族民间故事,维吾尔族恰克恰克三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民间叙事长诗、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口头文学等民间文学形式,反映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各民族人民生活、生产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民间美术
哈萨克族民间图案文化和新疆蒙古族唐卡以及哈萨克族毡绣和布绣是伊犁州传统美术文化的代表形式,均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手工技艺
最具代表性的是哈萨克族毡房营造技艺和俄罗斯族民居营造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另有锡伯族弓箭制作技艺,哈萨克族马鞍制作技艺、马皮滑雪板制作技艺、木制器具制作技艺、乳制品加工技艺、弹拨乐器制作技艺、桦树皮工艺品制作技艺,新疆蒙古族奶酒酿造技艺、布朗制作技艺,柯尔克孜族波杂酿造技艺,俄罗斯族比瓦酿造技艺等多项民族技艺也已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哈萨克族阿肯弹唱
哈萨克族库布孜艺术
哈萨克族阿依特斯
锡伯族民歌
托勒敖
维吾尔族民歌
乌孜别克族埃希来·叶来
哈萨克六十二阔恩尔

哈萨克族冬布拉艺术
蒙古族绰尔
锡伯族贝伦舞蹈
江格尔
哈萨克族达斯坦
哈萨克族毡房营造技艺
俄罗斯族民居营造技艺
锡伯族西迁节
锡伯族弓箭制作技艺
锡伯族刺绣

阿肯弹唱
在哈萨克族有一门古老的职业,被人们亲切的称呼为“阿肯”。阿肯是哈萨克族的歌手,也是职业的吟唱诗人。这片土地上所有的重大习俗活动里,担任主角的就是阿肯。 阿肯既是弹奏“冬不拉”的高手,也是歌手当中的佼佼者,他们的天赋主要体现在“即兴创作”。每年草木繁茂的季节,都要举行传统的“阿肯弹唱会”。 尼勒克县文化馆馆长,巴合达吾列提·托依西别克:“阿肯”需要一种天赋,特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像现场作诗一样,看到某一个事物,他有灵感了,当场就给你弹唱。
“阿肯弹唱”是我们哈萨克族的非物质文化活动,阿肯弹唱在我们哈萨克族术语中叫做“阿肯阿伊特斯(音译)”,通过即兴的方式对唱,比如女阿肯提出了某一个问题,男阿肯就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他的观点的弹唱。“阿肯弹唱”活动过去可以弹唱几天几夜很难分出胜负。阿肯弹唱源远流长,我们哈萨克族的一种草原文化。

哈萨克族库布孜艺术
库布孜是哈萨克族古老的拉弦乐器,琴为木制,由琴杆、弦轴、弓子及音箱组成。库布孜主要流传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以及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的哈萨克族聚居区。

锡伯族民歌
锡伯族民歌(锡伯语,衣儿根吾春)曲调优美,节奏多样,目前收集到的200多首民歌中包括有古代鲜卑族民歌、原始渔猎歌、萨满歌、田野歌、习俗歌、格言歌和儿歌等歌曲内容,具有浓郁的锡伯族生活气息。

托勒敖
托勒敖,哈萨克语,意为“抒怀”、“抒情诗”、“启示歌”、“宣叙调”,是一种由一人以冬布拉自行伴奏、用哈萨克语进行说唱表演的曲艺形式。尼勒克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塔力哈提介绍,托勒敖源于汗国宫廷中御用文人歌功颂德的赞歌,后逐步发展为诗人或歌者对人生及社会现象的观察而引发的抒怀,具有浓郁的启示歌性质。

维吾尔族民歌
从18世纪中叶由南疆各地迁调来伊犁定居的维吾尔族人将各自家乡不同风格的民间音乐,结合伊犁当地及其周边地方曲调,逐渐形成了独具伊犁地方特色的维吾尔族民歌。与南疆民歌明朗清晰、旋律欢快流畅的风格不同,伊犁维吾尔族民歌以十二套近百首称为“阔纳那合夏”(古典歌曲之意)的传统民歌为核心,汇集新创作的民歌,形成伊犁维吾尔族民歌体系,节奏自由舒展,旋律优美抒情,常由民间艺人演唱于“麦西来甫”等群众聚会场合。

哈萨克族阿依特斯
哈萨克族阿依特斯是哈萨克族曲艺的典型代表,是一种竞技式的对唱表演形式,是哈萨克民族民间口述文学中内容最丰富、在群众中影响力最大的一个文学类型。 其传统节目主要表现哈萨克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感情,从唱词到音乐都充满浓郁的哈萨克口头文学和音乐文化特点,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被誉为全面反映哈萨克人民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百科全书",堪称哈萨克民族的艺术瑰宝。

六十二阔恩尔
六十二阔恩尔是哈萨克族民间古典音乐,意即“六十二套曲”,是一种以器乐曲为主,配之以民歌、舞蹈、说唱、弹唱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的综合艺术。它们让你了解哈萨克族人的历史,洞察哈萨克族人的心灵,感受草原音乐文化所特有的纯朴、率真、醇香、厚重,每一首乐曲都会让你感受到哈萨克族传统器乐曲所具有的独特的美。
库尔曼·孜克热亚获得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后,他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国家和公众对哈萨克族民歌越来越关注了,忧的是能唱纯正好听的哈萨克族古典民歌《六十二阔恩尔》的传人越来越难寻了。

锡伯族西迁节
西迁节是锡伯民族的西迁戍边纪念日。因时间是农历四月十八日,所以叫"四一八节"。因有怀念亲人之意,又叫怀亲节,新疆锡伯族同胞称为"杜音拜专扎坤"。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新疆锡伯族群众就会欢聚一起,共进野餐,表演歌舞,以纪念祖辈驻防戍边的英雄业绩。

拜列西——塔塔尔族的一种传统美食
拜列西是塔塔尔族的一种传统美食,60多岁的买斯胡旦·热合木是伊犁州级非遗项目塔塔尔族拜列西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她告诉记者,塔塔尔族家里来客人的时候,用餐程序往往分为三步:先上茶;其次,端来用肉汤煮的面,同时奉上煮熟的肉块;接着,再摆上各式各样的菜,其中,就有拜列西。
拜列西对于这位面容圆润、慈祥可亲的奶奶来说,更多的意味着母亲、童年和亲情。她回忆,小时候,他们家住在伊宁市六星街。家里有个大大的院子,院子里有棵茁壮的杏树,杏树下是一方土打的正方形的拱形烤炉。那时候,塔塔尔族人家的院子里,都会有这样一方大烤炉。她的母亲就常在大杏树下忙碌,烤饼干、列巴、拜列西。一烤起来,满院子都是烘烤的食物的馨香。“母亲手巧得很,什么都会做。”买斯胡旦说,脸上现出回想母亲健在时所带来的温馨神情。

维吾尔族民居建筑艺术
艾力·斯迪克是伊犁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伊犁维吾尔族民居建筑艺术的代表性传承人。他一栋一栋地算着自己这一辈子盖了多少栋房子,最后给出结论,“哎呀,多得很,伊宁市有,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有,伊宁县那边也有。”“我别的事情不去干,就盖了一辈子房子。”
维吾尔族人多有传艺给下一辈人的传统,盖房子是一项祖辈传下来的手艺。是手艺,而不是技能。手艺,总比技能更多一些坚守和对所做事情的感情,少一些朝九晚五换工作的三心二意。因此,即便赚不了啥钱,艾力仍旧以“盖了一辈子房子”而感到骄傲。

葫芦雕刻艺术
李 姬 是“新疆民间葫芦雕刻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974年出生于新疆伊犁,自幼学画,1995年毕业于新疆石河子大学美术系,教学之余从事国画创作,葫芦雕刻技法钻研,喜欢用心灵去感受、去理解大自然和人们的生活,再用感受和理解去创作!

葫芦烙画
曹光耀是一名葫芦烙画的手工艺人, 2016年在霍尔果斯市举办的手工艺品展上,他的手工葫芦烙画脱颖而出,慢慢的开始有人找他定做葫芦了。他在庭院里逐步扩大葫芦画刻画生意,一个小的葫芦烙画售价在300-500元之间;稍大一些的葫芦烙画售价在1000元左右;难度较高的定制烙画售价在2000元左右,曹光耀通过不断努力为自己开辟了一条致富路。

民族节日
从2017年1月开始,伊宁市第十届“雪韵伊宁”冰雪文化旅游节,第三届中哈国际冰雪文化旅游节,奎屯市2017年成人及学生速滑比赛,第四届杏乡“冬之韵”冰雪旅游节,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第三届滑雪比赛、锡伯民俗风系列活动餐饮美食大赛,尼勒克县第四届冰雪艺术节、湿地古杨风景区徒步游活动,巩留县“爱新疆·游家乡”——寻找童年的记忆冰雪文化旅游节,霍城县福寿冰雪嘉年华、古城庙会、社火闹元宵,昭苏县“雪之恋”冰雪旅游节等多个旅游节庆活动,将掀起冬季旅游新高潮。

杏花节
4月7日,以“杏花绽放 竞技霓裳”为主题的伊犁州服装展示设计大赛在第八届新疆伊犁杏花节上精彩亮相,来自州直各县(市)16名设计师为全国各地游园赏花的观众们带来了一场多彩、梦幻、充满西域特色的服装盛宴,让大家在勃勃生机的春意中感受创意带来的无限魅力,欣赏靓丽与大美的视觉冲击。

每年四月,伊宁县都会如期举办伊犁河谷春天的第一个旅游盛会,迎来四方宾客齐聚杏园赏花。如今,一年一度的杏花节已成为伊宁县一张靓丽的旅游名片。
本届杏花节以文化惠民、市场运作、办节富民、创新求实的理念,达到文化搭台、群众参与、促民增收的目的。开幕式当天,举办方还为各地游客和各族观众准备了多民族音乐会、达瓦孜表演、“杏”福牵手婚庆展、“杏花姑娘”评选等独具民族特色的活动,同时,游客还可欣赏到彰显伊犁文化的奇石展、品尝杏乡美食、逛“杏”福大巴扎、到吉尔格朗河赏杏花灯等。

第五届“天山文化旅游季”
5月28日,中国·特克斯第五届“天山文化旅游季”系列活动隆重开幕。开幕式上,启动了一百双眼睛一颗心新疆摄影人才培养公益项目合肥55中,中国文联摄影艺术等机构为特克斯颁发了中国摄影家协会网站群摄影创作基地、中国国家公园网摄影创作基地、一百双眼睛一颗心公益活动基地、特克斯站航拍基地。

特克斯县将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极具特色的周易文化,为国内外游客奉上一道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大餐。 五月的特克斯,是草原最美的季节,已被鲜花和绿叶盛妆打扮,八卦名城神奇再现,风水之城正把福祉吹送。

开幕式在哈萨克族舞蹈《欢腾的草原》中拉开帷幕,维吾尔族舞蹈《喜悦》、蒙古族舞蹈《草原的祝福》、歌伴舞《阳光路上》、《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等文艺节目让开幕式现场成为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演员们以具有乌孙文化、草原文化和易经文化的歌舞将特克斯独有的多元民俗文化展现给国内外游客,大家纷纷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下了开幕式的精彩场景。


通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致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八卦城、国家历史文化名村琼库什台、国家生态文化名村阿克铁热克、世界自然遗产地喀拉峻等一批人文和自然景观代表逐渐撩开了面纱,向世人展现。特克斯县和谐发展的多元一体文化魅力,正成为当地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最强支撑。

第七届薰衣草国际旅游节
6月17日,伊犁国际旅游谷·第七届薰衣草国际旅游节在霍城县芦草沟镇解忧公主薰衣草农场芬芳开启,由此拉开了以“相约美丽霍城 体验芳香之旅”为主题的薰衣草国际旅游节序幕。
霍城物华天宝,有伊犁第一美景——果子沟、绿洲沙漠——图开沙漠、道教圣地——中华福寿山,是世界第三大薰衣草产地;霍城历史厚重,曾是古丝绸之路北道重镇、清代新疆的首府之城;霍城文化多元,各种文化在这里交流融合,孕育了独具特色的边塞文化。

霍城始终坚持把薰衣草产业和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推进,经过多年培育,薰衣草产业已发展成为富民增收的优势产业,霍城也成为“有山有水有沙漠、有草有花有芳香,有城有道有福寿、有歌有舞有欢乐”的边陲旅游胜地。
旅游节以别开生面的开幕式、精彩纷呈的主题活动、热情洋溢的节庆氛围、蓬勃发展的旅游经济,让各地游客体验霍城、感悟霍城、品味霍城,零距离感受霍城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的兼容并蓄、交相辉映。 当天,芦草沟镇解忧公主薰衣草农场内,八千亩地的薰衣草全部绽放,犹如一片紫色花海,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芬芳,寻香赏花的各地游客陶醉在紫色花海中。

中国薰衣草之乡——霍城,旅游节分别有绚烂起航—聚焦霍城开幕式、玫瑰紫色—芳香霍城体验游、华彩绽放—智慧霍城仿古民俗游、魅力四射—激情霍城沙漠越野挑战赛、金秋献礼—美丽霍城登山游等一系列活动,将带给游客耳目一新的全新体验。
霍城县不断加快薰衣草品牌建设步伐,进一步做大做强薰衣草产业,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霍城县薰衣草种植面积已达2万多亩,“紫色经济”也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

那拉提文化旅游节
2017中国那拉提文化旅游节暨新源县第一届特色名优美食大赛,将于7月15日在新源盛大开幕project2010密钥,届时您将品尝到新源的烤肉、特色抓饭、那拉提草原辣子鸡、胡尔达克、特色椒麻鸡等让人想想就流口水的美食,还有破吉尼斯纪录的百吨小龙虾携手超级巨型臭豆腐大锅亮相新源毕业歌简谱,您还在等什么,带上您的家人来一场说吃就吃的旅行吧。

2017中国·那拉提文化旅游节已经拉开帷幕,新源将以此为契机,传播独具特色的那拉提草原文化,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本次那拉提文化旅游节期间不仅引进了“龙虾美食狂欢节”项目,更是独创了“新源县第一届特色名优美食大赛”,让大家在感受节日氛围的同时,又能品味舌尖上的万国风情!
新源县第一届特色名优美食大赛,在全县范围内选拔出了50名业内重量级的参赛选手为您烹调烤肉、特色抓饭、那拉提草原辣子鸡、胡尔达克、特色椒麻鸡等美食。

伊犁天马国际旅游节
2017年7月16日上午,以“马与世界——打造天马文化、彰显天马精神”为主题的2017中国新疆伊犁天马国际旅游节在昭苏县天马旅游文化园盛大开幕。
在开幕式上音乐声起,2017中国新疆伊犁天马国际旅游节开幕,主会场正前方一幅超过2000平方米具有3D效果的白色天马图案舞台呈现在观众眼前,栩栩如生,跃然而出。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面3D裸眼舞台,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执行官徐平现场宣读了认证文书,并为昭苏县授牌。

开幕式上举行了精彩的文艺表演,象征着56个民族的560名青少年朝气蓬勃,用手中的翻花摆出“天马欢迎你”的字形,表达出勤劳好客的昭苏各族人民共同的心声。舞台后方热气球冉冉升起,动感而华丽。弗里斯兰马、库斯塔奈马、法国速步马等世界名马一一在赛道上亮相,配合着骑术精湛的骑手,做出各种马术动作,精彩连连,扣人心弦,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欢呼。

开幕式上还表演了汉武帝赐名天马、细君西嫁乌孙王猎骄靡等历史舞台剧,把现场观众带入了历史的回忆。场外“万马奔腾”的壮观景象,让在场观众欢呼不已,游客们纷纷拿起手机记录下这精彩一刻。
从1992年开始,昭苏县连续25年举办天马旅游节,让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尽情领略了“牧歌昭苏·天马故乡”的大美风光和淳朴的风土人情。

在本届开幕式上,昭苏县还被国家文联、民间艺术协会命名为“中国哈萨克传统马术运动之乡”“中国哈萨克冬不拉艺术之乡”,这些都是昭苏县近年来旅游发展的见证。
本届天马节活动从7月16日一直持续到7月25日诱爱卡盟,期间将会举办全国马术耐力赛巡回赛、中国速度赛马大奖赛、2017“天山论马”高峰论坛暨中国首届“中亚马产业论坛”、“大美昭苏·印象定格”摄影展、群星演唱会、“我在昭苏有匹小马驹”天马认养活动、奇石展、篝火晚会、民间音乐节、摩托车越野赛、民俗表演、自驾露营、招商洽谈会等20多项精彩活动。

两千多年来,天马优良基因代代相传,今日伊犁的马产业、马文化在全国首屈一指。伊犁州现有马匹59.7万匹,占全疆的63.3%,伊犁草原上天马的风姿,已享誉国内外。新疆民歌中就唱道:"骑马要骑伊犁马"。伊犁有如此渊源的天马情结,所以伊犁被世人称为“天马之乡”。
新疆伊犁昭苏自古就以盛产天马著称鬼四虐,马文化历史悠久,2003年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天马之乡”称号。在昭苏马的文化历史是非常悠久的,有伊犁马接近10万匹,乾隆年间清政府也在昭苏兴办过马镇,成立马场。伊犁马是在1958年正式命名,并制定了伊犁马的繁育改良计划。2016年1月中旬在北京召开的马业会议上,明确将新疆伊犁马和内蒙古锡林郭勒马作为中国温血马和国家仪仗马终端母本,目前昭苏县正在培育国家仪仗用马。
昭苏的乌孙文化广场、细君公主汉白玉雕像、昭苏天马故乡的马产业基地和天马文化博物馆、天马国际旅游节等,都成为乌孙文化的象征。再加之夏塔浩瀚草原、万亩金黄色油菜花、草原石人和圣佑庙等文物古迹,值得朋友们一游。

蜜蜂文化旅游节
第五届中国·新疆“甜蜜尼勒克”蜜蜂文化旅游节将于7月28日正式开幕。第五届中国·新疆“甜蜜尼勒克”蜜蜂文化旅游节期间,将有百名书法家来到尼勒克,围绕“蜂”字进行创作。

本届蜜蜂文化旅游节与往届相比,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7月27日,将会展出来自全国各地的百名书画家在尼勒克县创作的100个不同的“蜂”字书法作品;当天晚上,在该县唐布拉广场还有一台以展现尼勒克各民族精神风貌的文艺演出,节目以本土原创歌曲和演艺作品为主。 7月27日至29日,康养旅游产业发展论坛、电影《伊犁河谷》尼勒克首映仪式、乘坐旅游观光车夜游尼勒克、回族“花儿”表演、中国·新疆黑蜂产业发展论坛、少数民族运动会,以及独具特色的赛马、姑娘追、摔跤等活动将陆续开展,届时将为尼勒克县各族群众和游客带来一场场丰富多彩的视听盛宴。

本届蜜蜂文化旅游节旨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提升尼勒克县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到尼勒克观光游览,打造“美丽山城、康养胜地”尼勒克旅游新形象,着力提升尼勒克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依托“蜜蜂之都、岫玉之城、柯绣之乡、百里画廊”4张名片,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尼勒克、感受尼勒克。

伊宁市第六届民俗文化旅游节
8月18日上午,伊犁国际旅游谷“伊犁之心·丝路花城”伊宁市第六届民俗文化旅游节在伊宁市中亚之门广场精彩开幕,一场为期三天的民俗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的狂欢盛会就此上演。
伊宁市民俗文化旅游节的举办,将全方位展示伊宁各族群众爱党爱国、团结奋进的良好形象,宣传伊宁一体多元、融合发展的文化特质,推介伊宁塞外江南、丝路花城的旅游品牌,助力伊犁国际旅游谷建设,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开幕式上进行了精彩的文艺表演,各民族的文艺工作者表演了歌曲、舞蹈和杂技,给现场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温情脉脉的小品、惊险刺激的杂技等节目轮番亮相,赢得了现场观众热烈掌声。整个开幕式现场,笑声阵阵、气氛热烈。

民俗文化旅游节举办时间为8月18日到8月20日,共分体验丝路伊宁·欧亚风情体验之都、丝路花城·文化伊宁、多彩伊宁·幸福之都等多个板块。在为期三天的时间里,将有民族文化展、民歌巡演以及特色商品美食展等18个精彩纷呈的主题活动,全方位展示伊犁一体多元的优秀民族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神韵,提升伊宁旅游城市形象知名度、美誉度,让游客感受不一样的丝路花城,多角度体验欧亚风情、幸福之都。

古尔邦节
9月1日起,新疆各族群众进入为期5天的古尔邦节假期。

特产和美食
发展品牌农业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是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伊犁是世界少有的生物多样性天然基因库,是我国西北重要生态屏障,是全疆最大的农牧业资源大州,充分发挥伊犁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品牌优势和生产优势,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意义十分重大。

伊犁州打造中国驰名商标3件、新疆著名商标39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件,创建新疆农业品牌产品17件,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9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58个、绿色食品65个、有机食品20个,创建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近500万亩。




立足伊犁资源禀赋、优势产业,加大农产品品牌整合力度,用“伊犁”统一品牌,着力打造“伊犁薰衣草”、“伊犁中草药”、“伊犁蜂蜜”、“伊犁葡萄”、“伊犁树上干杏”、“伊犁黑小麦”、“伊犁大米”、“伊犁菜籽油”、“伊犁苹果”、“伊犁牛肉”、“伊犁羊肉”、“伊犁马肉”十二大伊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切实把“伊犁”品牌打造为特色鲜明、质量过硬、信誉可靠的特色农业统一“地域名片”。

伊犁特产
昭苏马铃薯,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昭苏马铃薯以其个大、皮薄、芽眼浅、耐储存、营养丰富闻名。
该县拥有出产马铃薯的优越条件。首先,昭苏县位于新疆伊犁河上游特克斯河流域,是个幅员1万1千2百平方公里的高山盆地,这里远离风沙和浮尘,是新疆唯一没有荒漠的县境。由于气候冷凉温润,土壤肥沃疏松,当地的黑色土壤属优质黑钙土和暗栗钙土,有机质含量高,可耕性好,土壤肥沃,是种植土豆的最佳土壤之一,无需增加任何化肥就能种植。  
随着全县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马铃薯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明显,市场前景看好,全县2006年种植马铃薯达到3万亩,

伊犁黑蜂蜜
伊犁黑蜂历史悠久,在100多年前就开始从前苏联引进黑蜂种群,解放后,相继在伊犁的特克斯县、尼勒克县、昭苏县建立了黑蜂种蜂场及大型养殖场蔡紫芬,在优越的蜜源条件下,经长期自然选育、驯养、繁殖、改良而形成了优良蜂种。国家在1980年成立了伊犁黑蜂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在特克斯县、尼勒克县、昭苏县。祖国西部边陲伊犁,自古就有“塞外江南”的美称,天山垂直多样性的自然条件:洁白的雪山、广褒的森林、无边的草原,为黑蜂的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形成潜力巨大的黑蜂蜜源优势。
树上杏干
新疆兵团农四师六十一团地处新疆伊犁地区西北部,紧邻霍尔果斯口岸,元朝时期盛极一时的“中亚乐园”——“阿力玛里”古城就坐落在这里鲁冠廷。六十一团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树上干杏、红富士苹果、油桃、葡萄为主的特色果品,现有果园4万亩。全力打造“天伊”果品品牌,逐步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建园、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
察布查尔大米
“察布查尔大米”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和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有贡米和军粮之美称。2009年以来,察布查尔县按照“注册一件商标,带动一方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把申报“察布查尔大米”地理标志商标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重点来抓。
全国文明村镇名单(2个)
新源县新源镇
新源县阿热勒托别镇
特克斯县乔拉克铁热克镇阿克铁热克村
巩留县阿尕尔森镇沙尔乌泽克村
巩留县阿克吐别克镇哈雷村
霍尔果斯市伊车嘎善乡伊车嘎善村
尼勒克县加哈乌拉斯台乡加哈乌拉斯台村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1个)
伊宁市都来提巴格街道办事处
伊宁县愉群翁回族乡愉群翁村
伊宁市达达木图乡布拉克村
尼勒克县种蜂场艾米尔布拉克队
尼勒克县克令乡克孜勒土木斯克村
霍城县惠远镇央布拉克村
昭苏县萨尔阔布乡萨尔阔布村
特克斯县特克斯镇博斯坦村
特克斯县喀拉达拉乡琼库什台村
特克斯县特克斯镇霍斯库勒村
特克斯县乔拉克铁热克镇克孜阔拉村

中国传统村落
特克斯县喀拉达拉镇琼库什台村
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伊宁县上吐鲁番于孜村
伊宁市达达木图乡布拉克村
伊宁县愉群翁回族乡愉群翁村
特克斯县喀拉达拉镇琼库什台村

自治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试点村
新源县那拉提镇阿尔善村
巩留县库尔德宁镇库列村
伊宁县愉群翁回族民族乡愉群翁村
察布查尔县加尕斯台乡上加尕斯台村
昭苏县察汗乌苏蒙古民族乡霍图沟村
特克斯县特克斯镇博斯坦村
尼勒克县尼勒克镇萨热买里村
新源县肖尔布拉克镇肖尔布拉克村
巩留县吉尔格郎乡格尔森村

自治区旅游扶贫村
伊宁市潘津镇苏拉宫村
伊宁县阿乌利亚乡阿乌利亚村
新源县肖尔布拉克镇洪土拜村
霍城县果子沟牧场牧业村
巩留县吉尔格郎乡沙尕村
特克斯县喀拉达拉镇琼库什台村
乔拉克铁热克镇塔斯巴斯陶村
昭苏县喀夏加尔镇克乌克加尔村
昭苏镇加曼台村
夏特柯尔克孜民族乡玛热勒特村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坎乡坎村
琼博拉乡琼博拉村
尼勒克县克令乡克孜勒吐木斯克村
阿依纳巴斯陶村
种蜂场农业队

特克斯县喀拉达拉镇琼库什台村
琼库什台村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克斯县喀拉达拉乡,在2010年12月13日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琼库什台村距离县城90公里,是一个有300多户、1700多人的牧业村,村内居民以哈萨克族为主。
琼库什台地处海拔偏高的偏远牧区,是天山深处的一个哈萨克牧民村庄,也是全国唯一以哈萨克为主体的历史文化名村,保留着很多原生态的哈萨克民俗民风和生活方式,在历史上是通往南疆的重要通道——乌孙古道的北入口,从琼库什台作为起点的乌孙古道如今还在被牧民们使用。
村落里最有特色的是木房子,木屋是哈萨克族传统的住房之一。琼库什台村几乎所有的民房都是木建筑,有的房子是由整根原木搭的,有的房子是将原木从中间一分为二,通过掏、榫、拱等各种工艺搭起来的。在棚圈部分甚至连树皮都没有剥离。建筑的平面、立面和细部处理、建筑技术和施工技艺等保持着建筑文化的印迹,历史信息丰富,具有较强的原真性,是至今伊犁河谷保存完好的一个木构建筑群。
这里夏季多雨、潮湿,琼库什台村的先民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存需要,就地取材,用木材建房,形成了这个独具特色的村落。

阿拉善村······哈萨克族第一村
阿拉善村距那拉提镇以东15公里,巩乃斯河北岸,与伊犁那拉提景区仅一路之隔,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哈萨克族为主体民族。那拉提镇政府提出“依托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来致富”,在阿拉善村内建起了集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旅游接待基地——“哈萨克第一村”。
该村颇具哈萨克族民俗风情,根据创业类型划分为巴合提家园、阿尔善马队、克赛部落、佳艺乐歌舞剧场、佳克斯旅游产品购物中心、别克民俗活动表演区等六大功能区。“哈萨克第一村”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牧民们高兴地走上了一条不寻常的致富之路、幸福之路。

沟里,冬暖夏凉,无风无沙,生长着云杉,松柏和各种野生果树,猎隼翱翔在空中,牛羊在这里度假。随着全域旅游的不断深入,牧民们在路边,山坳,水旁建起了一个个以协会形式的牧家乐,洁白的毡房里,马奶酒的清香,奶茶的醇香和牛粪古朴香味混合在一起,会让你记住这个叫坎苏的地方骆莉娜。

霍城县惠远镇央布拉克村
2015年6月,国家旅游局就授予霍城惠远央布拉克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的荣誉称号,同年8月国家旅游局又授予央布拉克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的荣誉称号,2017年央布拉克村获得了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荣誉称号。
央布拉克村是一个由维吾尔族为主,其他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聚居的村落。近两年,依托惠远古城景区资源的优势,景区管委会联合央布拉克村委会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的旅游资源,突出重点我要去旅行,集中打造央布拉克村民俗旅游。
如今游客可以乘坐“马迪”穿行在红顶白墙的维吾尔族建筑中,感受民俗旅游特有的氛围。品尝特色餐饮,观看歌舞演艺、民族服装展示、维吾尔族礼仪婚庆等项目,发展民俗旅游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好渠道。

惠远古城
惠远古城位于新疆伊犁霍城县,历史上伊犁是新疆通往中亚的重要通道,清代乾隆为了加强在伊犁地区的治理,在此设伊犁将军,建惠远城,并陆续在其周围建起八座卫星城,统称为“伊犁九城”。现保存较好的是被称为“伊犁九城”之首的惠远城,惠远古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国家级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伊犁的红色经典旅游项目。城内还保留着将军府旧址。
惠远古城中心矗立者宏伟高大的钟鼓楼,登楼远眺,城内外风光尽收眼底。林则徐曾在这里领导百姓开通水利,受到了伊犁将军和各族人民的尊敬,近年来惠远古城景区依托央布拉克村浓厚的维吾尔族民俗文化,在村里建成民族特色小吃一条街,确定家庭旅馆,建立包括歌舞之家、葡萄之家、茶点之家、打馕之家、奶茶之家、十二木卡姆之家在内的各种旅游接待点,成立马车队、观光车队和旅游舞蹈队。
主要景点:惠远钟鼓楼、惠远古城陈列馆、伊犁将军府、文庙、旗人馆、东城门等。
景区环境:建筑古香古色,绿化良好,道路整洁,夏季平均气温32摄氏度,紫外线强度弱。
景区门票:伊犁将军府45元/人,惠远古城陈列馆40元/人,惠远钟鼓楼20元/人,区间车20元/人。
景区特色:古迹游览、马的环城、民俗歌舞、维吾尔族美食等。

克孜阔拉村
克孜阔拉位于县境内阔克苏河上游的九曲十八弯旁,主体民族为哈萨克族,村寨民风淳朴,环境优美,风光怡人。博斯坦村、霍斯库勒村,村民以维吾尔为主,与哈萨克、回、汉、蒙等多个民族世代杂居,各个民族相互尊重、相互交流、包容发展,公共缔造了全县33个民族共融共生、众生共源、和谐发展的多元一体文化,让特克斯这个边陲小城散发着无穷尽的活力、魅力。

“离街”
博斯坦片区“离街”即是一个彰显特克斯多元一体等多彩文化的特色街区,祥和小区是霍斯库勒社区(村、社区合一)多民族杂居、各民族嵌入式居住的典型片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群众参与到民俗旅游发展中,农牧家乐、民俗、家庭宾馆等日益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好渠道,带动了村寨的发展。

伊宁县愉群翁回族乡愉群翁村
新疆伊宁县愉群翁回族乡是伊宁县规模较大、人口较多的多民族聚居乡,居住着回族、维吾尔族、东乡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汉族等14个民族。善良淳朴的各民族和谐相处,共同书写着民族团结篇章。愉群翁回族乡回族民俗文化在全县乃至伊犁州都算是保留较为完整,极具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业优势。

尤其是在回族占67%的愉群翁村,村内回族风俗文化保留较为完整,加之该村群众能歌善舞,擅长回族花儿、幽默小品等传统民间文化艺术,成立有专门的“花儿”演出队,为民俗旅游业增添了文化氛围,更具吸引力。被国家民委列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院外,巷道干净宽敞、绿意葱茏的树木、姹紫嫣红的花圃和蓝天下的小别墅、树荫前的长条凳、白墙上的民俗风情画;院内,干净整洁、瓜果飘香、蔬菜成行、窗明几净,处处彰显着主人的勤劳和智慧。

伊宁市达达木图乡布拉克村
布拉克维吾尔“塔兰奇”民俗文化村寨建设是我乡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大力弘扬传统民俗文化的一个典型示范。维吾尔“塔兰奇”是伊犁维吾尔人的旧称,“塔兰奇”系蒙古语,意思是“种麦子的人”,他们是元代至清代由新疆各地维吾尔人迁徙伊犁而逐渐形成的一支独特的民系,他们在这里屯垦戍边、勤劳耕作,为伊犁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了贡献;也在与伊犁本地居民和谐共处的近五个世纪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塔兰奇”文化。

苏拉宫村
伊宁市潘津镇苏拉宫村是国家确定为伊宁市唯一一个旅游精准扶贫村,也是新疆唯一一座以满语命名的村庄,满族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经过几年努力,苏拉宫村民俗文化旅游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升,成功申报伊犁州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苏拉宫村满族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发基地的成立,将充分利用满族颁金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开发的机遇,加快推进伊宁市潘津镇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充分利用满族颁金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开发的机遇,加快推进伊宁市潘津镇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2016年11月12日,苏拉宫村满族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发基地在伊宁市潘津镇苏拉宫村揭牌成立。这也意味着满族文化将更好地被传承和发扬下去。 苏拉宫村满族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发基地,为满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为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开发服务,为创建伊宁市潘津镇满族民俗风情园3A级旅游景区服务。
该基地成立后,将成为新疆满族颁金节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开发的科研咨询智库,开展满学和满族民俗文化研究,担负“满族颁金节”系列丛书的研究、撰写和出版工作;承担潘津镇满族颁金节文化陈列馆的布展和伊宁市满族颁金节文化博物馆的科研学术支撑工作;担负“满族颁金节”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满族历史文化研究和资料收集汇编工作等。

玉什托别村
塔勒德镇玉什托别村作为哈萨克族人口居住最多的村队,存在的哈萨克族文化氛围也相当的浓厚,此次的表演让许多的哈萨克族老人们都开心不已,因为他们再一次听到了许多哈萨克族传统民歌笔中情。巡回演出团演员组成均为哈萨克族,本次巡回演出就是为了保护哈萨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哈萨克族文化。

努拉洪布拉克村
努拉洪布拉克村91.7%的居民为哈萨克族赤地之恋,人均耕地少、庭院大,工作队自筹资金购买树苗、菜苗,与村干部一道带领条件较好的三条街48户示范户,发展绿色庭院经济。如今宛若一梦,村民种的菜上市啦,工作队忙着联系买家,解决蔬菜销路问题,增加大家的收入。

伊犁州直乡村旅游规模日趋壮大,农家乐的创意和文化味越来越浓,类型日益丰富,品牌建设也不断提升。如今,农家乐已形成特色餐饮、民俗风情、采摘体验、垂钓休闲、观光度假等类别齐全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满足了城市旅游者休闲度假的需求,也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伊犁州入选自治区级五星级农家乐: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帕尔哈丁生态民俗风情园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山银哈达农家乐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撒音巴纳农家乐
伊宁市河谷春天生态庄园
伊宁县弓月城农家乐
特克斯县老鹰农家乐和霍城县野玫瑰农家乐
伊犁郝巴郎歌舞庄园
伊宁市新阿依努丽美食园

苹果庄园
苹果庄园是塔城市为数不多的“四星级农家乐”之一,俄罗斯族风味美食是这里的特色。满园果树郁郁葱葱,树下林荫道蜿蜒幽深,沟渠里流水潺潺,成为夏日里居民休闲聚会纳凉的好去处。
相约而聚的各族居民是农家乐里的另一道风景,在这样一座生活着汉、哈萨克、回、维吾尔、达斡尔、锡伯、俄罗斯等25个民族的边境小城,塔城市的多民族和谐默契早已远近闻名。
塔城市成立了农家乐协会以加强行业自律和发展,并传承和发扬塔城各民族美食。同时,塔城市还打造具有25个民族特色的“25朵金花”餐饮企业,并将当地29家星级农家乐升级至“一家一特”“一家多特”规模化产业,带动更多人就业。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距离中哈边境巴克图口岸仅12公里的塔城市,迎来越来越多的外地客商和内地旅游者,使这个边境城市有了更多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机遇,美食也成为各国各地人民交流的桥梁。

电影《情人的眼泪》是由北京道格玛影视策划,霍尔果斯道格玛影业承制的系列新媒体电影。由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刘君导演执导,青年企业家刘大江担任制片人,朱丽蓉、马文超、哈里、杨紫铭联袂主演,其他角色全部来源于伊犁各文艺团体。 该电影由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一位台湾女孩在赛里木湖邂逅一位哈萨克族小伙儿的浪漫爱情故事,秀丽醉人的美景亦见证了这段跨越地区,跨越民族的爱情,并书写下一段佳话。
影片也从文化、经济、旅游、民俗等多角度来全面展现了霍尔果斯、伊犁以及新疆各民族团结融合,良好的经济投资环境。 刘君告诉记者,霍尔果斯是丝绸之路上一座年轻的城市,这里自然环境优美,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是中国西部迅速崛起的影视拍摄基地,《情人的眼泪》真实的向加拿大观众展示“大美伊犁塞外江南”风情,传颂“一带一路”上的新疆好声音。

新疆伊宁市四年来推出的三部影片全部正式公开亮相,被外界称为“伊宁三部曲”
《伊宁不眠夜》、《巴彦岱》和《喀赞其的姑娘》三部影片,不仅呈现了伊宁风土人情,而且真实再现了伊宁各族人民水乳交融、亲如一家的历史场景,深刻反映了伊犁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和谐民族关系,是生动的民族团结教材。

伊宁电影三部曲的故事梗概
《伊宁不眠夜》
电影《伊宁不眠夜》讲的是男孩玉米提为参加轮滑比赛傍晚走出校门寻找轮滑鞋的故事。玉米提是伊宁市红花小学轮滑队的骨干,因为练习滑轮摔伤了脑袋,轮滑鞋也被父母没收。傍晚,他被阿依古丽老师交给学校看门人阿里木爷爷临时照看,但玉米提为了参加第二天的比赛决心找到一双轮滑鞋,悄悄离开了阿里木爷爷。
阿里木爷爷不见了玉米提就赶着一辆马车倒车寻找,阿依古丽老师、她的男朋友艾山和许多相识不相识的人都在尽心寻找他们二人,伊宁不眠夜里上演了一出各民族之间真诚与共的人间喜剧。

《巴彦岱》
电影《巴彦岱》以中国著名作家王蒙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新疆伊宁市巴彦岱村工作生活为背景拍摄,影片通过主人公“老王”下放巴彦岱乡劳动期间,与当地维吾尔族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努力学习维吾尔语,涉猎维吾尔文化的过程,呈现了当地维吾尔族村民包容老王,和谐相处,亲如一家的故事,形成了“超越民族的友谊”。电影《巴彦岱》在北京第七届国际电影节民族电影展获优秀展映影片。

《喀赞其的姑娘》
电影《喀赞其的姑娘》围绕伊宁市城南改造典范喀赞其民俗文化街,将一个多民族杂居、多文化交汇、中西建筑风格结合的百年民居推上了伊宁市旅游的最前沿。《喀赞其的姑娘》荣获北京国际电影节、民族电影展“金杉叶奖”。
本片讲述了喀赞其的一群年轻人克服重重困难、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创业之路。 故事发生在喀赞其创业初期,喀赞其第一次迎来了台湾考察团,台湾人第一次领略了喀赞其的独特魅力和深远的历史文化。特别是专业的民族舞蹈表演慕容嗷嗷,真是让考察团如醉如痴。台湾团负责人当时就和喀赞其签了一个大合同,3个月后就定期派遣大型100人的旅游团来,而且点名要配备高水准的舞蹈表演。
面对这一切,决心在家乡创业的曲曼,在李局长的支持下,在喀赞其全体员工的支持下,决定用自己的员工训练一支达到专业水准的歌舞团。短短的3个月在大家的汗水与勤奋中匆匆过去了,台湾旅游团终于来到喀赞其。到了压轴的舞蹈演出的环节,所有队员都表现出巅峰的状态。刀郎舞、麦西来普、顶碗舞,双人舞,都带给大家专业演出的享受。


霍尔果斯国门
霍尔果斯国门为我国西部最大国门,位于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边境。咸丰元年(1851),沙俄与清政府签订《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霍尔果斯被规划列入通商通道,1881年,中俄签订了《中俄改定陆路通商章程》,霍尔果斯成为中俄两国之间的正式通商口岸。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至1962年,霍尔果斯口岸进入了一个兴盛时期。1962年,中苏关系恶化,霍尔果斯口岸对外除保持通邮外,完全停止了进出口贸易。1983年11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霍尔果斯口岸正式恢复开放。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建成,使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边境旅游、跨境旅游蓬勃发展,紧紧的连接着中哈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拉近了两国人民的感情。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是世界首个跨境自由贸易区,也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免税购物区。

霍尔果斯主要具有5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千年驿站,百年口岸。1881年,中俄签订了《中俄改定陆路通商章程》,霍尔果斯口岸正式通关,成为我国最早向西开放的口岸。
二是国际通道,能源枢纽。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霍尔果斯铁路口岸作为亚欧运输大动脉的重要节点口岸,中欧班列等多个跨境货运班列先后经该口岸出境。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经新疆霍尔果斯入境。

三是经济特区,服务窗口。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是2010年5月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决定设立的,总面积73平方公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霍尔果斯成为国家实施向西开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是边防哨卡,国门卫士。霍尔果斯边防连是新疆军区组建最早的边防连队之一。
五是丝路新城,西部明珠。霍尔果斯口岸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是我国最早向西开放的公路口岸,目前也是我国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最好、通关条件最便利的国家一类公路口岸。

伊犁有5家国家湿地公园,分别为伊犁那拉提国家湿地公园、伊宁伊犁河国家湿地公园、霍城伊犁河谷国家湿地公园、尼勒克喀什河国家湿地公园、昭苏特克斯河国家湿地公园。

伊犁河
伊犁河作为当地的母亲河,是新疆流量最大的河流,也是中国唯一一条自东向西流的河流。伊犁河又称帝帝河、伊水、伊丽水等,位于伊宁市南郊,它是新疆流量最大的内陆河,河面宽阔、风光秀丽,自东向西在霍尔果斯河口流入哈萨克斯坦境内,最终流入巴尔喀什湖。
美丽的伊犁河畔雪峰耸立、绿树成荫,离伊宁河最近的河段处有著名的伊犁大桥、伊犁特大桥,这里都是拍摄伊犁河落日的极佳地点,“伊桥落日”已经成为摄影爱好者的良好题材。

巩乃斯河特大桥
建于伊犁河上游巩乃斯河支流上的巩乃斯河特大桥,是国道577线墩麻扎至旱田段公路工程中的一项重难点工程,总投资约9000多万元,全长1117米。和伊犁河大桥、二桥相比,前两座桥为单式跨越,而巩乃斯河特大桥为4次跨越,它比伊犁河大桥长816.16米,比二桥短491米,全桥共37孔,河道宽度最宽为240多米。
巩乃斯河特大桥采用桩柱式结构,上部结构采用30米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利用架桥机架设,先简支后连续。全桥共设计桩基160根,墩柱144根,主河道最深水位4米。 国道577线墩麻扎至旱田段公路工程是新疆交通运输“57712”工程规划“五横七纵”高速、高等级公路网中“第3纵”的重要组成路段。项目途经伊宁县和巩留县,设计为双向4车道1级公路标准,桥面整宽24.5m,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主线设置特大桥一座,大桥3座,天桥4座。

那拉提国家湿地公园
那拉提国家湿地公园内观光体验的游客络绎不绝,景区内一条弯曲的木栈道延伸到远方,与河滩芦苇相连,坐着游船荡漾在这片碧波上,蓝天白云倒映水中,各种水鸟在天空翱翔,从芦苇荡里时不时钻出的野鸭给游客带来阵阵惊喜,置身其中仿佛船在景中走,人在画中游。这片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14052公顷,其中湿地面积13945.3公顷,湿地率达99.2%,这在整个西北地区实属罕见,是维护当地良好生态环境的一道重要屏障。

四爪陆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霍城四爪陆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抢救性保护四爪陆龟在我国的唯一分布种群及其栖息地,无疑能进一步树立伊犁乃至我国在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环境方面的良好形象。通过对四爪陆龟的保护,体现伊犁作为祖国西北战略屏障的作用,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和信心。
四爪陆龟由于四足均为四趾,因而得名。在我国,四爪陆龟仅存于霍城县境内,数量约2000只。四爪陆龟自1844年发现命名至今,已有170年的历史。上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致使四爪陆龟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分布面积不断缩小,加之过度捕杀等原因,致使四爪陆龟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四爪陆龟目前已经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也将其列为“濒危”等级,1983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新疆霍城四爪陆龟自然保护区。2016年5月2日,国务院批准新疆霍城四爪陆龟自然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保护区。 新疆霍城四爪陆龟自然保护区隶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5万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80平方公里,集中繁殖面积130亩。

百年老街······喀赞其
喀赞其,这片北疆维吾尔族生活的热土依旧执着的保留着原汁原味的维吾尔族传统生活方式。古色古香的维吾尔民居;诗情画意的流水人家;以及醇香的手工冰激淋、精美的糕点;古典传统而热闹的维吾尔婚礼;奔放、欢快而激动的麦西来甫······这一切像闹市里的一处空中花园,美丽、生动、斑斓,让你忍不住融入,探究,游弋在她的身边,徜徉在她芳香舒缓的梦中······
游览喀赞其这样知名的原生态旅游区,一定要早起,因为只有在清晨,才可以踏着安静的小路,看着当地的居民在清扫巷道,或者生火,这种少有游人的生活气息才是喀赞其原汁原味的状态,才是花城伊宁该有的悠闲时光。

中国薰衣草之乡······霍城
世界上三大薰衣草产地,中国新疆伊犁就是其中之一,却少为人知。以至我们不用到法国,在中国地盘上,也能欣赏到另人陶醉的美景。
新疆伊犁河谷地区位于天山北麓,三面环山,属半干旱气候区,与世界著名薰衣草产地法国普罗旺斯地处同一纬度带,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非常相似。所产薰衣草株高花繁,油质清纯,香味浓郁,伊犁地区已成为世界薰衣草四大知名产地之一。

天堂圣地······昭苏
昭苏县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胜地,这里有奇异壮观的木扎尔特冰川,新疆保存最完整的喇嘛教四大庙宇之一的圣佑庙,守候在草原上的千年石人,乾隆御笔亲书的新疆第一碑——格登碑,张骞远涉万里修好结盟的乌孙国和大月氏国所在地,我国最著名的四大草原之一的昭苏大草原,《西游记》中唐玄奘西行时穿越的夏塔古道,青铜时代晚期至清代的古墓群,被汉武帝赐名为的“天马”的汗血宝马,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远嫁西域的和亲公主——细君公主的陵墓,2012年搜狐网站评选出的中国最美的油菜花基地——昭苏县百万亩油菜花基地,风光秀丽的水帘洞。
绵延起伏的天山雪峰下,一望无际的昭苏大地上,坦荡如砥,芳草萋萋,阡陌纵横,田园错落;草原上,牛羊成群,绿草如茵,耸立云天的天山主脉雪峰终年雾气升騰,置身于这片土地,婉如走进人间天堂。

中国最美的空中草原······那拉提草原
那拉提草原名列世界四大河谷草原之一的亚高山草甸植物区,海拔1600米,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原野上山泉密布,溪流似网,河道交错,森林繁茂,被人们誉为“空中草原”。
一望无垠的草原上撒落着珍珠般雪白的毡房,草原南侧有终年白雪皑皑的雪峰相伴,绿草、雪峰相映成辉,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卷,是典型的高山草原。在这里,您可以亲身感受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山草原美丽景色。

伊犁第一景······果子沟
果子沟的另一个名字是“塔勒奇达坂”,有“伊犁第一景”之说。果子沟一到春夏,那肯定是新疆西线最美丽的山谷,这段时间会从每年5月下旬一直持续到9月。是一条北上赛里木湖,南下伊犁河谷的著名峡谷孔道活埋前女友,全长28公里,布满辽阔的林带,柔润的斜坡上密密匝匝的花,会让每一个在312国道上路过的人忘记路上的疲劳,有事,路边山壁上的野花几乎伸手可摘。
果子沟以野果多而得名,沟内峰峦耸峙、峡谷回转、松桦繁茂、果树丛生、野花竞放、飞瀑涌泉、风光秀丽、景色优美。古时候是我国通往中亚和欧洲的丝路北新道的咽喉,有“铁关”之称。

伊犁十二美
美在高山环绕中、银杉掩映下白度母心咒,野花芬芳、果香馥郁的果子沟。
美在荒芜世界中那偶然一瞥的清蓝色,美在那初次遇见再难忘的赛里木湖。
美在初夏时绿浪涌动,花海延绵,草长羊肥的那拉提草原。
美在落日余晖中,大地苍茫、远树迷蒙的霍尔果斯口岸。
美在六月薰衣草花开时,大片大片的紫,涌动花海的“东方普罗旺斯”——霍城。
美在夕阳西下时,泛着金波的伊犁河,闪着银光的伊犁大桥。
美在夏时巍峨雪山掩映下,延绵起伏、鲜花点点的绿色绸缎——喀拉峻草原。
美在充满曲线魅力的托乎拉苏大草原,草场如波涛,野花似浪花。
美在七月一半油菜金黄、一半紫苏绚丽,浪漫到无以复加的昭苏花相聚耶稣的家海。
美在一扬鞭,便见万马奔腾的“中国最后天马故乡”——昭苏马场。
美在唐僧西行取经时曾走过的夏塔古道,不知圣僧行至此处是否为夏塔的美动了凡心。
美在夏天的风吹过唐布拉草原时,铺天盖地的绿波将苍茫大地覆盖,将密集的杉林也浸染了墨绿,唯独远处的雪山依旧闪着寒光。



不存在没有文化的民族,也不存在没有民族的文化,各种文化的承载主体永远是该民族的主体人群本身。一个民族的文化,把它客观地阐释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并且尊重它。作为民族文化的承载主体,我们有责任了解和坚守我们民族传统文化,并能准确地告诉世人。

本文由易编辑整理鬼畜眼镜,部分文字、图片转摘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我们发布的内容有异议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删除。
qq:3374591241
电子邮箱:3374591241@qq.com
中国民俗文化民族风情的公众号

期待您的关注

分类:全部文章 | 标签: | 查看:279
怒海激战3 下载急切网举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