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动车事故会玩儿:关于古代皇家冰嬉-中华书局1912

2019年07月14日

会玩儿:关于古代皇家冰嬉-中华书局1912

冬景可爱黄曼凝,寒气侵怀。掩柴扉,欲往前村宾朋拜。迎面见,故友扶篱踏雪来。同携手,寻旧路,入茅屋,童儿偎火将酒筛上帝的指纹,赏梅花畅饮开怀逍遥自在,醉醺醺,携手同观竹篱外,鹅毛片片似剪裁。梨花朵朵如烟雾,仍然是,山川宇宙一色白。
皇家冰嬉
○ 杨原文 ,肇姝妹 绘图○
老北京的冬天,总是被冰雪覆盖,户外的严寒却挡不住人们亲近自然的愿望。特别是清代以来,旗人成为城市人群的主体,他们在关外溜冰的方式更被定为国俗。东北地区,寒冬期很长,溜冰在八旗军中是一种必要的军事技能,不过入关后,随着条件的变化,又兼承平日久,它的实用性就大大下降了,渐渐变成一种游戏。既为国俗,自然会受到皇家重视,每年都要举行大型的冰嬉活动,早年是一场军事技能的大比武,后来慢慢地转化成供皇家观看的表演。从诸多文字和图画的记载来看,皇家冰嬉的场面非常威武壮观,节目也精彩纷呈,堪称北京人玩冰的典范。冰嬉贯穿了清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一直是这个城市在冬日里游乐的传统活动。

《冰嬉图》局部,清代张为邦、姚文瀚 画
清朝的皇帝每年都会举行冰嬉活动,我们看热播电视剧《甄嬛传》对当时盛大的场景进行了再现。在剧中,安陵容通过冰嬉为雍正皇帝表演了一段“冰上芭蕾”,又重新获宠。不过,历史上的冰嬉,是不会有妃嫔亲自下场的,表演者都是京城的八旗勇士。每当冰嬉时,皇帝大都要亲临冰场,在王公贵族和文武百官的陪同下,检阅驻京八旗将士和内务府三旗官兵在冰上射箭比赛和冰嬉表演之技。直到乾隆嘉庆时,每次冰嬉都约有二千多人,场面蔚为壮观。乾隆为此曾写下《御制冰嬉赋》,赋中说“国俗旧有冰嬉,以肆武事”,也就是说,冰嬉是满人一种传统的军事习俗,代代相袭。为了保持这种传统,他还把冰嬉以明文的形式,编入到《大清会典》当中,一方面表示不忘本,一方面也是每年冬天的一项重要娱乐活动。道光皇帝登基之后,鉴于国家财政日渐紧缺,就只要求内务府的旗人参与了。

皇家冰嬉,肇姝妹 绘
每逢冰嬉,多以北、中、南三海的湖面为场地,届时湖面已经结成厚冰,皇帝会乘坐冰床观赏八旗子弟的冰上竞技。冰床,又称拖床,按《金鳌退食笔记》载:
寒冬冰冻,以木作平板,下用二足裹以铁条,一人在前引绳,可坐三四人,行冰如飞,名曰拖床。……皇上率循旧典,爱于每岁冰坚之候,于太液池聚八旗兵士陈之。
从文献上看,冰床就是用一大块木板打造成床模样的大雪橇,床下安上铁条,以人力拖拽,是一种冰上交通工具,据说宫中冰床比较大,上面支有黄幄,还可以避风。
冰嬉开始后,表演最多的冰上竞技有两项,一种叫“掷球”,一种叫“抢等”。“掷球”是一种团队竞技,按《金鳌退食笔记》记载:
每队数十人,各有统领,分伍而立,以皮作球,掷于其中,俟其将堕,群起而攻之,以得者为胜。
从文献的描述来看,掷球像是一种抢球的游戏。首先要在表演冰嬉的队伍中分出左右队,于云霆各自换上不同的衣服华夏立国传,以示区别,御前侍卫将皮球扔至场中央,两队分抢白小曼,有的佯攻,有的打掩护,需要团队配合幽灵探测器。比赛当中,能够手脚并用,经常有一队队员刚抢到球纪维克,就有对方队员抢先大脚踢开的场景。抢到球的一队获胜。我感觉有点类似于今天橄榄球似的玩法,原文中说“以得者为胜”,但具体怎样算“得者”,怎样算获胜,文献中并没有记得太清楚。不过可以看出,在游戏的过程里,有着很深的军事训练的影子。
“抢等”是一种个人竞技的比赛,比拼的是滑冰的速度。在离皇帝所坐冰床两三里外,树立一面大旗朱正耀,皇帝坐处与大旗下各鸣放一炮;大旗下列队士兵,着冰鞋,急驰而来,滑到御床前,御前侍卫一一拉住,以分头等、二等行赏,很有现在短道速滑的意思。道光皇帝曾有观冰嬉的诗收入在《养正书屋全集》中,就描绘了这些场景:
太液开冬景,风光入望清。推恩绳祖武命案十三宗,敕政廑皇情。
竹爆如雷殷,池水若砥平。八旗分整暇,千队竞纵横。
瞥睹奔腾急,欣看组练成。彩球连命中,羽笴叠相鸣。
临阅因时举,趋随沐泽荣。帝诚通帝谓,瑞雪即飞琼。
其实皇家冰嬉,也并不局限于溜冰,还有的项目类似于今天的滑雪,当年被称为 “打滑挞”。晚清时陈康祺的《郎潜纪闻》对此进行过描述:
禁中冬月打滑挞,先汲水浇成冰山,高三四丈,莹滑无比,使勇健者带毛猪皮履,其滑更甚常方源,从顶上一直挺立而下,以到地不仆者为胜。
表演打滑挞,首先要在湖面上用水浇出一座高三四丈的冰山,参赛的选手穿着带毛的猪皮鞋,据说这样的鞋底格外滑,也就是原文中说的“其滑更甚”,然后从冰山上滑下来,始终保持着上身挺立的姿态,最后获胜以落地平稳为标准,就好像现在的体操比赛,落地是否平稳,算作一个评判标准一样。
除了竞技比赛之外,皇家冰嬉还有个人或多人的冰上特技表演哗鬼旅行团,很像现在的花样滑冰723动车事故览易,不过那个时候的花样滑冰,大概只能列作比赛之余的表演赛,没有评委,也没有名次,常见的绝活有金鸡独立、蜻蜓点水、紫燕穿波、凤凰展翅、哪吒探海、朝天蹬、千斤坠等等。这些表演者,虽然每年冬天都要在皇上面前大显身手,但平时就是普通的旗人,他们也常把这些皇上常看的绝活在民间展现。

民间冰乐,肇姝妹 绘
冰嬉被皇家视为国俗,乾隆皇帝曾对八旗军士在冰上的表演大加称赞,把他们比喻为陆地的马、水中的船和鱼,以及云中的鹰,可见当时冰嬉者技艺的高超,那种在冰面上的自如,真是无以复加了。在国家的提倡下,冰嬉活动在民间也很盛行,每至冬季结冰时节,京城内外的湖泊、河渠都有市民在上滑冰、游戏。滑冰者“足着铁底鞋,一步恒数丈,行冰上,兼有能格斗舞跳者钱宇平,都门入冬,城河最多”,成为冬季京城内一景,逐渐地融入了北京人的娱乐生活。
(本文节选自《会玩儿——老北京的休闲生活》)

《会玩儿——老北京的休闲生活》即将上市!

作者:杨原
绘图:肇姝妹
书号: 978-7-101-12683-9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定价:48元
开本:32开
装帧:精装
字数:100千字
页码:244
编辑推荐
☆ 本书揭示了北京玩文化的文化内涵
北京作为数百年的全国文化中心,这里的人对文化有着极为特殊的感知。可能全国没有哪个地方对“玩儿”这么认真,北京人要玩出花样,每个花样要能拉出典故,能玩出名堂,这其实是对文化的一种追求。这种追求体现在“玩儿”的方方面面,不仅追求“玩儿”的精致,更多的是享受文化内涵带给人们的乐趣。因此,“玩儿”对北京人来说,是非常神圣严肃的文化活动。
☆ 本书对北京的玩儿有全面的描述
老北京人玩的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玩戏剧、玩艺术、玩花鸟鱼虫,以及随季节的变化而将自己融于自然中的玩乐。具体的玩,包括观赏戏曲、票房演出、戏剧的切磋,饲养花鸟鱼虫、匏制器皿天生神匠,以及四季的游乐活动,如春天的逛庙会、看花灯、游春,夏天的游园、端阳耍青、粘雀捕虫,秋天的七夕乞巧、重阳登临,冬季里写九九消寒图、冰嬉等等,这些无不体现了北京人玩得精致、典雅,玩得优闲自得燕王剑侠,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扫书中的二维码可以看视频
为全面立体地展示北京的文化,作者特地为本书制作了视频文件。只要一扫书中的二维码,就可以看到相关视频,如拆唱八角鼓《汾河湾》视频、拆唱八角鼓《汾河湾》视频、刘宝瑞《日遭三险》相声片段等等。
内容简介
北京作为延续了几代皇朝的古都,大量的消费人口使休闲成为古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居民的生活方式自然与众不同,因此“玩”成为了北京文化当中重要的一部分。老北京人玩的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玩戏剧、玩艺术、玩花鸟鱼虫,以及随季节的变化而将自己融于自然中的玩乐。北京人的玩不仅仅局限于社会上层人士,而是全民的参与。
本书从历史上北京居民的休闲娱乐、节令风俗等细微之处,展现了多元的深刻的都市文化,让人们领略京味文化的丰厚底蕴,感知传统文化的脉搏,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简介
杨原: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所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北京史、艺术史、满族史。著有《诗书继世长——叶赫颜札氏家族口述历史》,曾发表《近代北京地毯业的对外贸易》《近代北京梨园行的义务戏》《齐如山与北京社会生活史研究》等论文。
肇姝妹: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曾获得2013年Massachusetts独立电影节提名。
目 录
第一章票戏赏曲
玩票
1.票友的起源2.“玩”出来的八角鼓3.子弟书 4.全堂八角鼓5.京剧票友 6.票房 7.走票赏曲8.逛戏园子9.听戏10.听大鼓11.听书12.听相声13.逛天桥14.老北京的“shopping mall”
第二章 花鸟鱼虫
1.花鸟鱼虫2.养花3.听叫4.看玩意儿5.抓生6.玩鸽子7.养金鱼8.斗秋虫9.揣冬虫
第三章 岁时游乐
春 1.正月十五看花灯 2.燕九会神仙 3.清明游春 4.忙向天空放纸鸢
夏 5.走会妙峰山 6.端午耍青 7.公园与茶座 8.什刹海消夏
秋 9.盂兰节放河灯 10.重九登临
冬 11.九九消寒 12.皇家冰嬉 13.民间冰乐

想了解更多老北京的文化生活,可戳小程序进入购买页面▼
▲在丰富悠久和色彩斑斓的北京历史文化长廊中,胡同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作为北京街巷概称与代表的胡同,不仅构成了北京城的交通网络,关系到北京的城市格局寻爱计,而且是北京城市生活的依托,北京居民生息活动的场所,并从而成为北京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舞台。本书以胡同的形成、命名和发展为框架,把格局与变迁、趣味与风情、历史与传说、人事与环境、既往与现实,纵横交织于一体。既脉络清晰,提纲挈领,又兼顾到胡同历史文化内涵的各个方面。

▲作者刘一达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对北京话自然是深入骨髓的热爱。正因为如此,才成为颇具盛名的京味儿作家。作者一直想对北京话做一个全面的梳理,因此长期留意搜集北京话素材。可以说,这本书是作者四十多年搜集北京话的积累。本书以随笔的形式,论述了北京话的探源、发展以及北京话的特点、应用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秉承着老舍先生提出的“北京话是活的”这个理念,对于一些“新北京话”也予以关注。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老北京人的礼儿多是出了名的,尤其是满族在旗人家,特别有讲究。只要是这北京城圈子里的人就一定得讲规矩, 这规矩就是北京人常说的一句话,“您瞅这人嘿,怎么连个礼儿面儿都不懂啊”。老北京人顶在意的就是礼儿面儿,都是从小就立规矩。早年间鬼也笑,家里就是揭不开锅,这些个礼儿面儿不能忘,忘了让人笑话。所以外地人都说北京是天子脚下,规矩大,礼儿多。老规矩不老,在新的时代,老规矩还会被注入新的血液,焕发出新的青春光彩。

▲本书分门别类对旧北京的工商业作了一一描述。共列二十四类,七百四十一行。作者齐如山先生在提到写本书的缘由时说,随着时代的变迁,北京的手艺工艺失传的很多。于是想凭一己之力,记录下旧日生活场景。为了使读者对这些工艺有切实的了解,编辑特地找来老北京风情画家盛锡珊先生的手绘图,为本书增色不少。阅读此书,一副副老北京风情画卷历历在眼前。

▲本书收录李滨声绘著的反映20世纪初至40年代末老北京风土人情、世相民俗共计338幅画作,有助于读者了解古都风貌,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全书分为四部分,其中“民初见闻”收录83幅画作,如《华表》《太和殿》《城南游艺园》《北京两大栅栏》等;“九城风土”收录218幅画作,如《天棚鱼缸石榴树》《山里红论挂》《栗子味的白薯》《剃头挑子》等;“老字号”收录22幅画作,如《月盛斋》《同仁堂》《砂锅居》《王麻子》等;“童趣”收录15幅画作,如《水牛儿》《抽汉奸》《切糕蘸白糖》《耗子偷油》等。
-END-
统筹:陆藜;编辑:参商

分类:全部文章 | 标签: | 查看:357
国际米兰队歌优秀的小学生都具备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呢?-学习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三星w609优雅的人生:阅尽世事的坦然,过尽千帆的平凡-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