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低碳生活作文【老郑看漳州】江东古桥千古之谜破解记-漳州头条

2020年06月05日

【老郑看漳州】江东古桥千古之谜破解记-漳州头条



漳州头条
联系热线:114转漳州头条
小编微信:zzmxzwx关注
今天下午5点,漳州头条将直播漳州市房产商会8周年千人大庆典晚会。
12月9日上午10点,漳州头条将直播关帝缘.忠义情.朝圣游一一2017年福建东山关帝庙文化朝圣之旅。
用手机进入直播室观看直播,直播室现场红包不断!请记得来围观噢。12月份,我们还将直播旗袍表演活动,美食探店,多个协会年会活动等多场现场直播。在漳州,直播找漳州头条就对了!漳州头条直播还通过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直播平台同步直播。长按二维码可以进入观看直播。


《老靖康志郑看漳州》由郑德鸿原创,授权“漳州头条”发表,每周一刊出,点击文章标题下蓝色字关注“漳州头条”,你才能准时接收到老郑的漳州历史文化作品!

江东古桥原名虎渡桥,位于福建省九龙江北溪下游。据《漳州府志》载:初为浮桥,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1190-1194);嘉定七年(1214年)垒石为墩,建造木桥;嘉熙元年(1237年)木桥被火烧毁,改建为石桥,桥面的石梁最长约25米、宽、厚各约1.9米陈鹏全,重达约200多吨;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重修,石梁最长的24.88米,宽、厚各约1.55米,重达约160吨,现尚残存4条古石梁。
江东古桥阿吉太。摄于20世纪初。

江东古桥全景图。从西向东看,左为当年守卫江东古桥的护桥屋,中为西桥亭。桥上面是新添加的水泥桥面,下左第一孔为新添加的石梁,第二孔是三条古石梁。

江东古桥西侧第四孔只剩一条古石梁,因中间出现裂纹,加一小桥墩支撑。

江东古桥是我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它与泉州的洛阳桥,晋江的安平桥,福清的龙江桥合称为古代“福建四大石桥”。近年又被《世界之最》书籍列为世界最大的石梁桥。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江东古桥的传说很多,也留下许多至今无法解开的谜,其最大的谜是700多年前的南宋·嘉熙年间所改建的石桥,石梁最长的重达约200多吨。以当时的条件,这么重的石梁,如何把它们架上桥墩,实在令人为之惊叹与不解。即使在今天,也非易事。而这些石梁究竟来自何方,如何运载,更是谜中谜。一个偶然的机遇,让我走进江东古桥这座大谜宫,通过一次次的实地考察采访与资料查找,终于解开了这一大谜团。
七进现场考察取证
9月4日,应龙海市榜山镇梧浦村小郭坑社陈通溪之约,我到他家。在聊天时,他无意中说,他的亲家在龙文区郭坑镇口社村霞贯社,该社的山上有古代采石场项堃,还遗留着二条当年建江东桥时的大石梁。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关于江东古桥石梁的事,我听到很多了,也知道关于石梁是如何架上桥墩一直是历史之谜,一直无人破解。但如果真的石梁还在,那就有可能找到解开谜团的钥匙。我一下就兴奋起来,打破沙锅问到底,想知道更多的信息。无奈他也只是听说,并不清楚具体的情况。
小郭坑社就在江东古桥边,在江的另一边不远就是霞贯社,水路距离江东古桥约4公里。我当即叫他带路,去看霞贯社的方位。从江东古桥东边的一条路进去麦洁文,一直走到口社村金鸡山脚下的铁路下,就再也过不去了。要到霞贯社,得从郭坑镇走,只能以后再去。
右前方两山夹江处就是霞贯社。

回家后,我就开始上网查相关的资料,并用谷歌地球查找采石场。从谷歌用卫星拍摄的地图里,发现了北溪支流东溪从霞贯社到长泰县的十里村沿岸,有多处疑似采石场的遗址,刘虞佳当即制成示意图。
东溪沿岸疑似古采石场位置图。

隔天,我到邻居颜杨时开的店,询问关于采石场的事。他上山下乡时插队在十里村围场新闻网,并且是当时大队派他管理采石场的,妻子是当地的农民,可说是对那里的情况非常了解。但他说,那里已经几十年没有采石了,也没听过关于江东古桥所用的石料的事。也难怪,800年前,那里是荒山野岭无人居住,直到几百年后才形成村落,就是早期来到十里村的人,也许都不知道什么,更别说现在的村民。
要想得到想知道的事,唯一的办法就是去实地考察。9月12日下午合租奇缘,我到霞贯社采访,了解到附近曾有多处古采石场。因时间太紧促,只去了最近的一处。84岁的林坤地及其它村民都说,对岸金鸡山的采石场里,仍遗留着二条长约6米,宽约0. 5米,厚约0. 4米的石料。但因多年禁止开采,我的低碳生活作文现在那采石场长满野草荆棘杂树,无法进去。但他们认为,这比江东古桥的石梁小太多,可能是门沿石。对此,我只能等查资料后才能知晓是做什么用的简光洲。
霞贯社前的东溪流入北溪的交汇处。

通过了解,霞贯社在江东古桥下游未建引水入厦门的拦水坝前,潮汐可至,高潮时水位可抬升约3米多。同时,当地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以前运大石板不是“船载石”上杭人才网,而是“石载船”,即把大石绑在船底运。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之前我从未听说过。我一下就察觉到,这是一个非常科学的方法,也是古人的非凡才智。水有浮力,当物体放入水中时,重量变轻。把大型石梁放进水里进行运送,可以减少船的荷载值。
回家后查阅资料,现存的江东古桥桥墩呈舰首形,平均通长约11米,宽约5米,以0.35×0.4×5.2米的条石交错叠砌。如果金鸡山上的石料粗坯稍再加工,就与现存桥墩所用的条石规格基本相同,极有可能是当时桥建成后,这多余的粗坯就没必要再费力运下来,弃于该处。
由于拍摄照片要有好天气,但因后来一直是阴雨天,加上台风极恶非道1,直到10月4日,我才再次来到霞贯社,找到林宝亮、林清龙,由他们带到几处古采石场,并取得一小块岩石标本。虽然这些古采石场荒废多年,但从地形上可以明显看出,原本的山体被挖出深坑,与相连的山体形成截面齐整的落差,少的三五米,有的竟达十多米。虽然被数百年来的流水所带来的泥土填埋,看似缓坡或农田,有的近几年挖成鱼塘,但这里的山体地质为土夹石,如果挖鱼塘必然会挖出石头,但却只是挖出泥土,与旁边的山体地质不同,呈明显的沉积相。
林宝亮带我到口社村霞贯社牛路口采石场。由于山体被挖出深坑,古代就在坑上建一座小石桥。

林清龙带我到口社村霞贯社金鸡山对面的采石场。

金鸡山旁边另一山的的采石场,山体被挖成深坑,有十多米的落差。

当地的山体地质及坡度,并不具备开垦成农田的条件。在古代,这里山高路险,人烟稀少,也没有那么多的人力资源可用于开垦。以此推断,这些缓坡农田与鱼塘,极有可能就是当年的采石场。由于江东古桥建成后,这些采石场被遗弃,下雨时流水带来的泥土填埋到里面,经过700多年的累积,形成缓坡,再变为农田,最后挖成鱼塘。
霞贯社前宅疑似古采石宝儿康糖浆场,现在挖成鱼塘本·威士肖。

从霞贯社取回的岩石标本,虽然看上去与我之前到江东古桥所拍摄的照片上的桥墩用石颜色相差无几,但为了慎重起见,必须与江东古桥的用石比对,才能确定。10月8日,我再次来到江东古桥,与陈通溪及黄建设、连福根探讨。陈通溪原先打过几年的石头,对石头的质地、颜色很了解,他一眼就认出我带来的标本与江东古桥用石是一样的花岗岩,属白花岗,当地叫“鸡屎石”,质地坚硬且有韧性,是做石梁的首选。虽然见过的石头很多,但他却从来没有打过“鸡屎石”,因此他一直以为江东古桥附近没有“鸡屎石”,村里的几个以前打过石的老人也是一样认为。此时我带来标本,他也非常兴奋。曾在江东古桥上守卫三年的黄建设、江东古桥观音庙守庙人连福根,都是当地的老人,也一致认为这标本与江东古桥用石是一样的。连福根以前是船民暴虐皇妃,对这一带的水情非常了解,也提供了潮汐涨落的信息。
连福根(左)陈通溪(中)黄建设(右)探讨岩石标本及介绍江东古桥历史。

口社村霞贯社牛路口采石场的花岗岩样本“鸡屎石”,与江东古桥用石料相同。

江东古桥第二孔石梁与桥墩所用石料为花岗岩“鸡屎石”。

江东古桥第一孔桥墩所用石料为花岗岩“鸡屎石”。左上新补的石梁为花岗岩“青花岗”。

10月12日早上,我根据电脑制作的地图到郭坑镇东溪农场采访,不想那里都是山路,在离农场还有约1公里的地方,发觉电动车快没电了,而我人生地不熟,不知前方的情况,不敢贸然再进,只好退回汐浦村东边洋找能充电的地方。在陈启聪办的木耳场,主人热情地接待了我,让我充电,也介绍了当地历史上采石场的情况。无奈时运不佳,插上后才发觉没电可充,原来不巧的是那天这一带都停电了,恢复供电可能得等到晚上,或者返回到郭坑镇才有电可充。
东溪农场林龙发介绍当地古采石场的历史。

东溪农场发电站(右)与拦水坝桥。溪里的石头有开采过的痕迹。

虽然电动车的余电量可供我返回到郭坑镇,但东溪农场就在跟前了,岂可放弃?我步行来到东溪农场,采访了林龙发、林其祥。当地已经多年不采石,江对岸的一处叫“打鸟坑”的早期采石场,离农场有约2公里杰西卡·史丹,步行过去有点难。同一边江岸上游方过一座山的地方属长泰县后港,也有一处早期的采石场,但却得绕道长泰,显然也去不了。同时,他们介绍了以前的潮汐情况,涨潮最远端处就是后港。
查看了当地的地况后,坐在江边吃着带来的面包饼干当午餐,然后返回取电动车回家。好在余电让我回到半路才没电,就找家店充了会电,终于回到家。
汐浦村东边洋木耳场主人陈启聪介绍当地的古采石场情况。

从东边洋看东溪。

东边洋江边的花岗岩。

东边洋近期挖路时挖出的花岗岩。

因汐浦村东边洋的疑似采石场我还没去现场,而这些采石场只有亲眼看到,才能知道真实的情况。10月14日下午,我再次来到陈启聪的木耳场,电动车寄在他那里充电,然后步行上山,到江边查看地形,又取得一块岩石标本。该处虽有“鸡屎石”,但量少且主体系较松软的风化石,可排除该处采石场。但主要的大采石场隔着一小山头无法进入,也是上次从霞贯进入后仅差一点却未到达,而那里应是坚硬的石质,只能等以后有机会再到现场。溪对岸的采石场虽然可以看到,但因距离较远,只能看个大约。
10月18日,我第三次到江东古桥,拿着两次取得的东溪采石场岩石标本,让陈通溪辨认,再次确定是“鸡屎石”。
潮汐的调查
我国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62年4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说:“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八百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二百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英国剑桥大学博士李约瑟亲临考察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也说:“江东桥是一个有趣的历史性问题。在中国其他地方和国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可同它相比的。”国家文物局编辑的文物教材之一、罗哲文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书中,第一章就提到:“虎渡桥重达二百吨的石梁,工匠们如何把它们架上波涛汹涌的急流之上,至今仍然令人为之惊叹。”
而不同的声音也是有的。杨瑞仁曾在2000年11月27日发表于闽南日报的《江东桥石梁有200吨吗?》文章里,对石梁的重量提出质疑,并通过实地测量计算,只有约100吨。
石梁的轻重,牵涉到建桥的难易。谁对谁错,要有一个定论。通过《漳州府志》的记载及曾参与维修江东古桥的原漳州市文物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杨丽华所提供的资料,最终确定了历史上曾经有过200多吨的大石梁,只是后来改建时改为现存的小石梁,造成杨瑞仁现在所测量的与历史记载的不同。
江东古桥下游方的引水入厦门拦水坝北溪水闸。浸水痕迹显示潮差约3米+。

北溪水闸下游的北溪江面。左边树下的石岸是潮汐可至的高潮水位线。左为新建的铁路桥。

虽然石头的标本基本得到确认,但离解开江东古桥的历史之谜,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只有对江东古桥的历史及现状深入了解,才能得到答案。200多吨的石梁是如何架上桥墩的?虽然有人提出可能是利用潮流的涨落,但潮汐能涨到什么程度,是否可以满足架石梁的条件,却没有人为此事去作深入的调查。如果不清楚潮汐的情况,一切都无从谈起。我通过对当地村民、九龙江上船民的采访,并到各处实地调查取证,加上查阅九龙江的水文资料,最终确定了潮汐涨落的数据。
霞贯社利用潮汐涨落而建的古代“小姐游泳池”。

江东古桥离出海口仅几公里,桥下的水位与海平面相差无几。因出霸哥啊海口为喇叭状,当潮水涌入到达江东古桥时,几千米的水面被压缩到几百米,造成大量的水涌向上游,而上游的水又不断地添加,江里的潮差就会高于海岸处的潮差。通过对江东古桥下游方引水入厦门拦水坝北溪水闸处的水文标志水位线、霞贯社一处利用潮汐涨落而建的古代“小姐游泳池”、东溪农场当地村民介绍的潮差情况及江东古桥历史照片的分析,可以确定江东古桥处的潮差可达3米多,完全满足建桥所需要的高度。
石梁运载及架上桥墩的破解
找到了采石场的位置,知道了潮汐的情况,如果再找到石梁运载的方法,那么,建桥方法也就迎刃而解。通过水的浮力与潮汐的变化,计算出船的运载量,然后再设计出如何从“石载船”转为“船载石”的方法范海荣。
从计算中得到的数据显示,石梁开采后运到东溪边的码头,放在低潮位时的水面下的平台上,事先穿好吊绳。把船捆绑在石梁上,涨潮时就可把石梁拉起并运到转移平台。在转移平台把石梁转移到船上,就可架上桥墩。10月20日,按照设计的方案蒋申,我用塑料泡沫板做成了船、石梁及转移平台的模型,直观地再现了石梁运载、加上桥墩的情景。
用塑料泡沫板做成的船、石梁及转移平台第一套模型。

11月15日,我把《破解千古之谜——江东古桥石桥梁古采石场探秘》发上网,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因这篇文章里面大量的是数据,应算是学术研究报告,这对于想看些较有趣的人来说,有点太专业化了。为此,我再写这篇《江东古桥之谜破解记》,把发现石梁线索、采访知情者、现场考察、资料搜集等过程告诉大家。
11月18日,文章初稿基本完成,在配图时,发现之前拍摄的江东古桥下游方的引水入厦门拦水坝北溪水闸照片里,有让船只过往水坝的船闸,原理与我设想的把石梁运载、架上桥墩的方法相似,触发了新的思路。当即进行了计算并设计出新的一套把石梁从采石场运载出来到架上桥墩的方法。隔天早上,按设计方案,又做了一套模型,明显的比第一套模型要好简便易行,理论上更接近实际。
北溪水闸船闸。

由于历史无法重演,当年的真实情况无法看到,但从建桥的角度及历史环境看,两套方案均有存在的可能。第一套方案船小,造船容易且灵活,较适合在较远较小型的采石场;第二套方案船大,较适合在较大型的采石场。
用塑料泡沫板做成的船、石梁及转移平台第二套模型。

在采石场临溪处建一座凹型码头,把石梁搁置在码头两端。

将三条船驶进凹型码头,托起石梁。

潮水上涨时把石梁运载到桥的上游方。

将石梁托到桥墩顶。

船退出后石梁就留在桥墩。

至此,二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得到满意的结果空山基,但离完全破解这几百年来困扰着无数人的世界之谜,还需要相当的时间,需要做更加深入细致的工作,从科学的角度去一个个解开。诸如石质的最终分析比对、采石场遗址的开探挖掘、江东桥所处的北溪在历史上的变化、800年来水文地质的变化……等等。毕竟,这是科学,而且是涉及到天文、地理、水文、地质、物理、历史、数学、人文及写作能力、电脑应用等多学科,缺一不可。更重要的是,敢于探索,敢于打破前人所认为的这千古之谜无法解开的信心与胆量。我深切地体会到龙蛇大战,要想解开这历史之谜,单靠从资料查找是找不到答案的付菡。只有亲临现场考察,你才能感受到,你所面对的不只是坚硬的石头,而是大自然创作的壮美历史画卷。
江东古桥西桥头。

江东古桥是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充分展示了古人的智慧,是非常值得骄傲的。江东古桥千古之谜的最终破解,将使这一国宝以崭新的面目向世界展示,为提高历史文化名城漳州的知名度做出新的贡献。
郑德鸿2015/11/19

分类:全部文章 | 标签: | 查看:391
春晖寸草【绘本的魅力】你是称职的父母吗?-有家绘本永不磨灭的番号电视剧【老照片的记忆】“中国化学矿山的摇篮”——锦屏磷矿的历史-连云港史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