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刀【给力热点】中国春节在澳洲-民族学与人类学Anthropology

2019年09月03日

【给力热点】中国春节在澳洲-民族学与人类学Anthropology

Chinese New Year in Australia
【作者简介】刘先福,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正在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节日。澳洲政府推行的多元文化政策为中国春节文化融入澳洲、全面推广,充分展示其底蕴深厚的文化传统根脉提供了难得的契机。该报告以澳大利亚大陆为主要考察地,以文献和口述等资料为基础,对华人移居澳洲大陆以来的有关春节风俗嬗变的特点进行了梳理,力争通过对节日风俗的考察,较全面地反映出150年来,旅澳华人的社会生活变迁以及对春节难以割舍的情怀。
【关键词】 澳洲春节;移民;悉尼;多元文化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也是中华文化重要的标志性符号。春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日子。随着华人华侨在全球各地定居,春节也作为华夏子孙的心灵寄托,逐渐成为世界性节日。海外华人游子身处异国他乡传承古老的节日风俗,更增添了一份“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受。以华人群体为主体的海外春节文化是凝聚华夏子孙,增强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前提下,春节所代表的五千年中华文化特质,正吸引着世界人民越来越多的目光。同时,海外春节的繁荣对于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伟大战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春节期待着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参与其中。澳洲政府推行的多元文化政策为春节的推广并融入澳洲社会,展示底蕴深厚的文化传统根脉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在澳洲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当地华人华侨与澳洲各民族民众正共同享受着南半球“盛夏春节”带来的独特魅力。
一、澳洲概况与华人移民史
“澳洲”这一名称,本是港澳台地区及部分广东居民对澳大利亚联邦的一个简称,亦或是对大洋洲的一个口语化的别称朱拉蓬公主。但从地理的区域划分来看,澳大利亚联邦从属于大洋洲,位于南太平洋上,西邻印度洋,是南半球唯一独立的大陆。澳大利亚联邦由幅员辽阔的澳洲大陆和塔斯马尼亚等岛屿组成,面积达762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第六大的国家。澳大利亚人口约2200多万,主要有欧美裔白人,亚裔和土著民族。由于澳大利亚是大洋洲最大的国家,占大洋洲陆地面积的86%,所以人们就习惯称之为“澳洲”。
此外,受调查资料所限,本报告所称的澳洲春节也仅指澳大利亚本国的华人华侨,以及当地各族裔和政府官方组织的各类庆祝中国新年的活动。当然,在材料允许的范围内,也会适当加入大洋洲其他主要国家欢度中国年的一些情况,力求更为全面地展现南半球海外春节的基本情况。
(一)澳洲概况
澳洲是一块被欧洲人发现的新大陆。现在除了可以追溯其土著人与外界的零星交流外,基本不见于史料。换句话说,它的历史起点似乎只能从18世纪末被旧大陆的人们发现开始计算。1770年英国船长詹姆斯·库克率领船队在南太平洋航行,发现了这块当时还不为人知的土地,并命名为新南威尔士,随后宣布为英国领土。1788年,英国政府又派出远航舰队,逐渐在此建立了殖民地。起初,这里被英国政府用来安置流放的囚犯,直到1840年流放制度废除,才开始实施自由的移民制度,地广人稀的澳大利亚开始吸引越来越多全球各地的移民来此定居。
事实上,澳洲大陆早已有土著人栖居在此。他们在这块相对封闭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生活,不被外界所打扰。当被英国人发现之后,澳洲的殖民地历史由此开始,但也因此被真正纳入了世界版图,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起源的淡化,使得澳大利亚历史变为一部包含旅途和抵达之类经历的记述,为所有澳大利亚人所熟知,这种情况延续至今。……它未能满足情感归属方面的需要,只留下未经抚慰的痛苦心灵。这种无根的,只有奇异而无深度的情感,使得人民与土地连接在一起的民族的过去加以整合的愿望受挫。最初的侵占,根绝了寻求土著文化归属感的期望。”这一独特的历史背景造就了其多元文化形成的基础。因此,春节能深受澳洲人民欢迎而扎根于此也就有了比较合理的解释。
至此,先是入侵殖民者对土著人资源的肆意掠夺,而后各国的劳工又向殖民地政府争夺合法权益。总之,欧洲人在当时的目的仅是占领和攫取而并非融合与共享。这也导致了流放者与劳工群体大范围地流动,使澳洲成为了近代移民色彩最突出的国家。据统计,五分之一的澳大利亚人在海外出生,其中将近一半的双亲之一来自外国,这一数字大于任何一个移民国家。“移民型殖民地能够轻易地摆脱殖民控制,但完全重建自己的身份要困难得多。”澳洲居民身份的模糊性和早期的国家认同感的缺失,深刻影响了定居于此的民众对于祖国文化的悟守与坚持。
澳洲的主要节日与西方基督教国家大体相同,以圣诞节和复活节为主。另外,每年1月26日的澳大利亚国庆日也是较隆重的节日,是为了纪念1788年英国亚瑟·菲利普船长率领的舰队驶入新南威尔士,并挑选悉尼作为殖民点的第一批定居者。
(二)澳洲华人移民史
有学者推论称,早在唐宋以前就有中国人到达大洋洲。此后的历史文献也存有中国人与大洋洲居民来往的记载,特别是当代大洋洲的历史考古遗存中,发现了一些中国文化的痕迹。然而关于春节在那时的情况则无从查证。
近代以来,曾经有与传教士相关的华人信徒、华人奴仆或者民间艺人登陆澳洲的零星记载,但这些人的数量极少。目前可以确定的第一批正式到澳洲的华人是被英国殖民者作为劳力雇佣的契约工人。他们与国外资本家的代理人或者包工头签订契约,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到海外,也就此失去了自由身份。1848年澳洲新南威尔士的英籍商人、德记洋行的老板詹姆斯·德滴从福建厦门贩运120名工人乘坐“宁波号”前往悉尼,其中有100个成年人和20个男童。另一批270人于1849年运出。随着1851年新南威尔士州的金矿开始开采胡书涵微博,淘金热潮下的华工数量逐步增加。他们也从一般苦力转而参与到淘金行业。据1861年的殖民地居民普查数据显示,那时在澳大利亚的华工数量已达到了38258人,占总人口的3. 4%,成为仅次于大不列颠岛移民的第二大移民群体逃婚俏伴娘。而这之后,华人数量继续不断增加,而且几乎全是成年男子。早年在澳的华工,不仅工作辛苦,而且还遭受不平等的种族歧视待遇。排华事件与华人反抗冲突屡有发生。殖民政府进而颁布一系列法案制约华人移民。1881年实行的针对华人的“白澳”政策逐步限制了华人的入境。于是,华人人数锐减,从最多时的数万人降低到几千人。据统计,1846年-1900年,入澳华工10万余人,但到1947年统计时候,全澳华人只剩下9114人,其中还包括在澳出生的3700人。
早期的华人移民祖籍多是福建、广东、台湾等沿海地区的。后来的移民则多是1945年以后来自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各国的。随着1972年中澳建交,移民数量继续增加,同时此前殖民时期的“白澳”政策也开始松动,终于在1973年被完全废止。这样澳洲华人移民的待遇得到了提高,生活也有了保障,成为澳洲真正的建设者。20世纪后期,澳大利亚的领导者也不得不承认华人群体为澳洲建设做出的重大贡献和历史功绩。21世纪以来,据澳大利亚当局统计的数据,汉语(含广东话)已跃升为全澳的第二语言。目前,澳洲华人约有近70万,大洋洲超过90%的华人主要居住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
二、澳洲春节概述
澳洲庆祝中国新年的活动丰富多彩,不仅有强烈的传统中国元素,也加入了西方文化特有的一些形式,如花车巡游等。澳洲盛夏季节里的春节龙舟比赛更是一种非同寻常的体验。相比中国北方严冬里的春节而言,澳洲人的春节别有一番滋味,更凸显出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在众多活动中,由华人社团组织的春节庙会已经成为澳洲各地最隆重的一项活动。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不管是华裔还是其他种族的人都可以参加中国年的各种庆祝活动项目。在新春庙会上品尝小吃,观看舞狮舞龙等文艺演出,加入巡游队伍,参观中国社会和传统文化展览,从不同层面体验内涵丰富的中国文化。
(一)有关澳洲春节的早期记载
有关澳洲春节习俗的记录并没有专门的著述。在关于早期华人在澳生活有较全面记载的粤籍华侨谭仕沛所著的《阅历遗训》一文中,还没有提及华人过的具体情况。该文主要记述了作者在澳的奋斗经历和华人最初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的真实情况。这或许是当时华人的生活工作异常艰苦汇贤雅居,在繁重的劳动中疏于记录,抑或认为习而不察的春节不值得单独书写。
澳洲华人学者刘渭平在论述旅澳华人业余生活时,曾提到华人节日生活的概况。“华侨来澳之初曾在聚居之处成立会馆。当时侨胞一切活动,大都以会馆为中心。诸如祭神、出会、祭祖、演戏等均在会馆内举行。每逢农历元旦,上元,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阳或神诞等节令,均依照国内习俗,举行庆贺仪式。并有粤剧戏班轮流至各地演出。每遇当地澳洲纪念节日时,华侨亦以舞龙舞狮,戏装人物等参加,为澳洲人所欣赏。在早年出版英文画报上仍可找得描述此种盛况之图画与文字。”对此,笔者找到了20世纪早期的两份相似的报刊记载作为旁证,算是从侧面反映了华人春节的情况。
1900年2月3日的《凯恩斯邮报》曾片断记载了中国人过春节的盛况,气氛是喧闹与热烈的。而当时带有种族主义者眼光的报纸是这样描述一个多世纪前的中国新年的:“伴随着吵闹的噪音与欢呼,凯恩斯华人的中国新年庆祝活动在这个星期到来了。……这一系列约定俗成的活动交由一个大烟鬼执行。那听起来悲痛激烈的声音和乐曲竟然让一位苏格兰听众感动得流下眼泪。因为这声音使他想起了祖父去世前想演奏一下风笛的遗愿。”
仅有的几句话,在转述者的截取下,似乎并不连贯,可能这悲伤的情感来自于烟花爆竹的声音,或是早期华人思乡之情的表达,唱起了家乡的民歌。这些都无从考证了。不过从下面的一段记录,我们发现可能是华人用自制的鞭炮抒发情感令当地人很不适应。
20世纪20年代,在北昆士兰的凯恩斯,华人店主将有车道的主要街道关闭,从早晨6点到晚上10点持续进行一些活动。任何顾客,无论是欧洲人还是中国人,都被欢迎人来喝一杯或吃些甜食。阳台的柱子上装上了滑轮和绳子。因此长木上可以挂上两米长的鞭炮。鞭炮由下而上通过药捻编成一串,悬挂在半空中。
从上述片断记录中,可以看到华人的好客,在异国他乡燃放鞭炮,吃年夜饭,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就风俗习惯而言,基本是对国内节日活动的简单移植,且主要是华人群体的内部活动,外界对此基本是排斥和不理解的。华人过年燃放烟花爆竹还需要到警局备案,并被限定时间和地点。
(二)澳洲春节的风俗特征
澳洲春节的主要活动大致可以归纳为:在澳洲居住的华人会举行家庭的聚会,大家在一起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共同聊聊一年的经历,互相拜年,长辈给晚辈红包;街道上有巡游活动和娱乐艺术展示;唐人街上有中国新年年货市场,民间工艺展示和中国小吃大排档;人们穿上节日服装庆祝新年,一些澳洲人也会穿上唐装与华人华侨朋友共同庆贺,互相问候恭喜发财;集体组织参观中国元宵节灯会,燃放烟花爆竹;舞龙舞狮,龙舟竞赛等等。
春节本是一个以家庭、家族为主体的节日。曾有一个外国学者以旁观者的视角介绍了澳洲传统中国新年的风俗。我们从中发现了春节习俗的基本框架在中在西都没有大的变化。辞旧迎新、合家团聚是新年庆祝的永恒主题。但值得一提的是,华人的信仰观念在西方世界的表述中仍然是相对模糊的,他们注意到了华人建庙的传统与祭祀习惯,但与基督教等宗教相比,诸如财神庙、马神庙、关帝庙等祈祷活动又显出神圣性与世俗性在一定程度上的混融。
这是一个以家庭为庆贺单位的仪式,尽管街上也有很多活动,气氛欢乐。这是一个清洗过去准备未来的日子,所以要打扫房子,从上到下彻底地打扫,所有挂着的物品都要清洗或摘下来,给家具上油抹光。男人去理发,以便让自己看起来状态最佳;女人们穿上新衣服,戴上首饰。卷轴画被从橱子里取出来,打开,挂在墙上,传家宝陈列在桌子上。全家一起去庙里谢恩。在那里,挂着的标语告诉他们,‘三尺之上有神灵’,或者‘你们的心,上天可鉴’。……为家庭聚餐有一场浩大的准备工作,在新年前夜进行。新年那天要禁荤,那天吃的任何食物都只能是蔬菜类,用植物油做,不能用动物油。新年的那天的庆祝活动可以持续整整一个星期。
中国新年的庆祝活动一般会持续近半个月。澳大利亚的华人社区会举办一系列的繁多的节日互动和节目。虽然中国年并不是澳洲全国范围的一个公共假期,但一些中国商店和公司还是会在那时闭店休息或调整营业时间。而中国新年的巡游活动有时也会带来暂时的交通拥堵和管制,特别是在唐人街附近。写有吉利话语的书法作品同样会挂在家中或商店,作用相当于春联。橘子同样也会摆放在家中或商店,象征着健康和好运。当年的生肖标记随处可见,被翻译成中国黄道十二宫的生肖纪年深受当地人喜爱。总的来说,澳洲春节风俗的基本特征表现在:
一是澳洲春节风俗以旅澳华人为主体,以唐人街或华人会馆为主要的活动场所,华人群众积极组织,也鼓励澳洲各民族共同参与其中。
二是旅澳华人的祖籍决定了澳洲春节的主要风俗以广东地区的传统风俗为主,如南方舞狮等。澳洲各地华人兴建的各类庙宇和宗祠在春节期间的香火也十分兴盛。
三是澳洲春节风俗的多元文化特色明显,娱乐性与商业性强。南半球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影响了春节风俗的发展。春节期间,来自各地的游客也丰富了这一习俗。
(三)澳洲主要城市的春节习俗
春节既是华人身份认同的一项标志,也逐步成为澳洲人时尚生活的组成部分。华人在澳洲的主要城市都有分布,风俗习惯同中有异,既保留了传统的节日习俗,又根据城市的不同环境和文化背景进行适当的调整。由于现代多媒体的发达,关于当下澳洲春节的报道,充斥在节日期间的各种新闻资料中。笔者搜集了若干中英文相关资料潘美丽,对主要城市中澳洲春节风俗传统的基本情况做一简单的概述。
1.悉尼
悉尼是华人人数最多的澳洲最大城市,这里的春节庙会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通常会吸引数十万的悉尼本地居民和各地游客参与。悉尼唐人街的中心地段德信街在春节间被装扮得彩旗交织,鲜花夹道。中国传统服装、小吃、杂耍等让人眼花缭乱,仿佛回到了中国。夜市上更是灯火辉煌、人声鼎沸。这里将举行大规模的新年巡游,队伍中无论是舞龙舞狮者,还是划龙舟者,包括各体育团体的徒步巡游者中,既有华侨和中国留学生,又有当地主流社会人士。大巡游队伍经过的每条街道两侧都站满了观众。在这里,中国农历新年不仅是华人的节日,也成了当地主流社会的节日。这里的庙会会一直延续到元宵节,达令港还会举办激动人心的龙舟赛。此外,盆景艺术、粤剧、武术等中华文化的展览和演出也会借机推出。
2.堪培拉
堪培拉的春节庙会不仅是民间的一个热闹集会,还是堪培拉设定的国家多文化艺术节的一部分。这里聚集着众多的中国人开的餐馆和杂物商店。中国舞狮、京剧、武术、魔术表演和中国民乐民歌队的表演都会逐一登场。春节里最忙碌的是中餐馆,许多华人早早就在餐馆订好了年夜饭和团圆饭。
3.墨尔本
这里每年春节都会有墨尔本大龙表演。你可以参加由当地的中国协会联盟为各个华人采用家庭聚会举行的免费庆典。伴随着舞狮、敲大鼓和爆竹声,叫醒金龙仪式会将象征中华民族的龙图腾舞动,然后在大街上声势浩大地游行。澳华博物馆内也有关于华人历史的展览。
4.拍斯
拍斯是西澳洲首府。它的新年展演围绕森林广场区举行,包括沿着北桥的巡游表演、舞狮和焰火等等。近几年开展的新年文化节活动,均会邀请中国演艺明星参加“文化中国四海同春”主题文艺晚会。西澳澳中友好协会也组织系列的友好交流活动并举办文化论坛。
5.达尔文市
达尔文有一座历史悠久,始建于1887年的中国寺庙,春节期间当地华人会成群结队到庙里祈福庆祝。这个寺庙及其中的小型博物馆成为当地华人社区的主要标志物。春节里这个寺庙香火旺盛,寺庙外街道上五彩缤纷,热闹非凡岚学。在市区热闹巡演时,街道上熙熙攘攘,喧闹沸腾。舞狮节目也会在市区上演。
6.阿德莱德
这个南部澳洲城市的唐人街在新年期间十分活跃。穆塔街道被装饰上红色,代表着喜庆和祥和。传统的舞狮表演和年货市场等各项活动目的都是为民众祈祷未来一年的好运。许多亚洲餐馆都为中国年制定了特色的菜单和酒宴。
7.布里斯班
这里的春节庙会从大年三十持续到初五。在布里斯班的唐人街上,数十个节目轮番上演,有冰雕、武术、舞狮甚至风水表演。每年都会吸引十万以上的游客参加各类庆典活动。在黄金海岸著名的“冲浪天堂”终极密码战,当地华人会举办盛大的露天舞会、舞龙舞狮和集体大游行。夜幕降临时,还会有璀璨的烟火景观。
(四)大洋洲其他国家的春节习俗
可能是受到这里独有的夏日风情的感染,大洋洲春节风俗的总体特点是热情洋溢,春节也因此变成了全民狂欢活动。在新西兰、斐济等大洋洲岛国,由于华人数量相对较少,所以春节庆祝活动主要由当地的中国使馆组织。主要通过一些宴会、联欢活动和展览演出等方式与祖国人民共同庆祝新年,同时宣传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当地各级政要也都会通过媒体向华人群众祝贺春节,并参加一些相关活动。
三、悉尼春节活动的历史与现状
悉尼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首府,是澳洲最大的城市,也是国际著名港口和大都市。在澳大利亚经济生产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商业与服务业是悉尼经济的主体。悉尼同时也是澳洲经贸和交通中心,亚太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悉尼风景优美,是国际重要的旅游胜地,以悉尼歌剧院和港湾大桥闻名世界。
(一)悉尼春节的历史
悉尼总人口约400多万,其中华人占8%左右。据2011年的官方统计数据,悉尼华人约36万,数量在总体上呈增长趋势,现属于悉尼的第四大族群。悉尼华人中以广东移民居多。悉尼的中国春节庆典,在当地早已形成传统,有着相对固定的活动。早在20世纪90年代,新春庆典的大规模公共活动就由当地华人社团发起。如今,庆祝中国年活动已经成为悉尼市政府每年举办的大型庆祝活动。2000年春节,当地的一篇媒体曾这样报道中国的春节。
悉尼市市长沙陀在今天的千禧年中国传统新春活动发布会上宣布:为期三周的中国龙年春节庆祝活动将于2000年1月29日正式举行。这也是悉尼市政府连续三届举办这样的活动。……沙陀称,中国龙年的庆祝活动将在悉尼市最有活力的唐人街及周围举行,传统贺岁节目包括大型游行、舞狮舞龙、龙舟赛和丰富多彩的歌舞,并从1月29日至2月13日开办夜市,让人们领略澳大利亚多元文化和中华文化的精粹。他表示,这将是中国以外举行庆祝中国农历新年最大、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在人类的新千年开始和中国人民喜爱的龙年这样的时刻尤有意义。
悉尼市政府作为组织者组织的较大规模的庆祝春节活动始于1998年,至今已有16年的历史。近些年来,悉尼市政府还邀请中国内地的省市作为伙伴,共同组织庆祝中国年的相关活动。冷雨萱各省市也积极配合,积极宣传本地的特色文化,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自2007年开始,先后有广东省、陕西省、河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成都市、深圳市等参与此项活动,并在展演中取得成功,受到澳洲人民的热烈欢迎。各地媒体也争相报道这些活动,宣传中国文化。
春节期间,不仅悉尼的政府官员会参与唐人街华人组织的活动,同时还举办规模庞大的中国春节花车巡游。近年来,每年春节都会吸引10万以上的悉尼市民热情参与。悉尼的新春活动以德信街和沙瑟街为主的街区所构成的唐人街为中心。这里不仅地处市区核心地带,而且与著名景点相邻,商贸繁盛,华人久居于此,历史建筑等都体现出浓郁的中华文化精神。其中,唐人街牌楼上写有“四海一家”的匾额,真实反映了多元文化政策下的华人移民生活。
(二)2013年悉尼中国年庆典
随着中国文化热的持续升温,澳洲悉尼政府还专门设立了“悉尼中国年”网站,围绕中国新年的各项活动进行宣传,还同澳洲旅游局等单位共同介绍中国新春庆典。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全面展示丰富多彩的中国年的娱乐活动、艺术展演、美食、年货市场、工作坊等内容。近几年,节日活动不断丰富,丰富的活动展现了悉尼春节的独有风采。我们从2013年悉尼市中国新年庆典活动的宣传册中就可以看出其多元文化的理念。
1.庆典开幕仪式(2013年2月8日星期五)
农历新年庆祝活动将从中国农历新年市场举办的免费盛大开幕仪式开始。届时,贝尔摩公园将成为绚丽多彩、美食飘香的欢乐世界。传统的点睛仪式将唤醒沉睡的雄狮;声声爆竹将驱除过去一年的霉运。国际表演艺术家将为您奉上现场娱乐节目,并让您提前目睹大巡游的风采,为数众多的美食摊档将令您流连忘返。您可以与亲友一边共进农历新年晚餐,一边欣赏精彩庆祝活动。晚上8时开始,SBS广播电台亚洲流行歌曲节目组将登台献艺王菊凤,并举办现场精彩节目,切莫错过。
时间:庆典开幕仪式晚上6时至晚上8时;市场下午4时至晚上10时
地点:贝尔摩公园
费用:免费
2.中国农历新年市场(2013年2月8日星期五至2月10日星期日)
置身悉尼中国农历新年市场,体验亚洲特色的视、听、美食艺术盛宴:锅勺交响的美食摊档、令人振奋的舞龙舞狮表演、最受追捧的亚洲流行音乐,以及味美诱人的各种面条和水饺,应有尽有、美不胜收。整个周末,娱乐活动精彩纷呈:美丽动人的舞蹈、刚柔相济的武术、备受追捧的DJ、最流行的亚洲音乐、韩国摇滚、卡拉ok明星擂台赛、大屏幕播放的功夫奇才大战蒸汽怪兽等,定会让您乐在其中、流连忘返。此外,您还可欣赏传统表演,选购各种艺术品、手工艺品和新年礼物。
时间:星期五下午4时至晚上10时;星期六、日上午11时至晚上10时
地点:贝尔摩公园
费用:免费
3.农历新年大餐(2013年2月8日星期五至2月24日星期日)
从佛家素宴到台湾盛宴,悉尼为数众多的餐馆将为您献上丰盛的农历新年大餐,以固定价格的美食套餐与您一起欢度中国农历新年庆典。这些大餐将令您大饱口福,并让您有足够的零钱准备利是红包!
4.蛇蛇蛇:亚澳当代艺术家作品展(2013年2月5日星期二至2月23日星期六)
为庆祝澳洲与中国、越南和韩国之间源远流长的友好关系和艺术交流,这一特别展览将展示新兴和成名艺术家的作品,主要是新近抵达澳洲和具有原住民和亚洲血统的艺术家的作品。展出的作品涵盖了文化遗产、个人旅程、文化问题和家的概念,同时以极大的热情和睿智探索了个人空间,认同感和全球化问题。
馆长为参展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的对话和文化交流创造了新的机会,在展览期间将举办现场讲座、示范和论坛。
时间:中午至晚上8时
地点:悉尼市政厅
费用:免费
5.中国农历新年花灯大巡游(2013年2月17日星期日)
走上街头,观赏大巡游。在美丽的夜空下,伴着悉尼建筑物上的靓丽投影和缤纷的烟花,由花车、花灯、舞蹈队和无数条彩蛇组成的花灯大巡游队伍将从悉尼市政厅出发,一路蜿蜒蛇行,载歌载舞,前往华埠。欢迎提早到达现场,欣赏巡游前的娱乐活动,包括舞蹈、杂技和现场音乐表演等。随着夜幕降临,您会惊讶地发现巨蛇将渐渐醒来,沿着街道蜕去蛇皮,恢复活力,获得新生。此外,还有本地华裔、韩裔和越裔小区的曼妙舞蹈表演和缤纷花车;深圳代表团也将为我们带来精彩表演。切莫错过蛇年的这个难忘夜晚。
时间:从晚上7时开始
地点:悉尼市政厅至华埠,随后是烟花晚会
费用:免费
花灯大巡游节目单
晚上7时至晚上8时:巡游前娱乐节目舞蹈、杂技和各类与蛇相关的娱乐活动。
晚上8时:点睛仪式(市政厅)唤醒巨龙的特殊仪式
晚上8时15分:巡游开始
晚上8时至凌晨1时:建筑物投影
想象自己置身于霓虹闪烁的亚洲都市,巨大的投影将变幻悉尼建筑物的模样,为花灯大巡游带来全新的魅力。
巡游之后:烟花晚会
祛除前一年霉运的传统方式,达令港壮观的烟花晚会标志着花灯大巡游的结束和蛇年的开始。
6.金龙舞会(2013年2月23日星期六)
盛装参加金龙舞会,追忆往昔岁月。在盛大怀旧舞会上度过一个难忘的夜晚,舞会场面宏大,有大型乐队、专场演出、舞蹈表演、鸡尾酒会以及风度翩翩的绅士和身着派对礼服的淑女。龙舞是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华人社交活动中的一个固定项目。
时间:晚上7时30分至午夜
地点:悉尼市政厅世纪厅
费用:普通门票:每位$60+预订费
7.龙舟竞渡:圣乔治银行主办(2月23日星期六至2月24日星期日)
神龙象征着吉祥如意和至高无上的权威,可以腾云驾海。龙舟装饰得酷似传说中的神龙,有龙头和龙尾,长12米,可载20人,另有一名舵手掌握方向,一名鼓手掌握节奏。比赛时,达令港将随着龙舟桨的奋力划动和万千观众的喝彩声而沸腾起来。
日期:2月23日星期六(竞赛);2月24日星期日(企业和社区比赛)
时间:上午8时至下午5时
地点:达令港
费用:免费
8.其他活动
农历新年庆典将举办80多项活动,人人可以自得其乐。
美食一边饮茶,一边学习打麻将,享用一场特殊盛宴,抑或参加美食之旅。娱乐喜迎蛇年—欣赏传统的舞龙、韩国城庆典、当代戏剧或最新的华语影片。视觉艺术探索传统艺术和手工艺、当代华人艺术家的作品、古代书法艺术等。
讲座与观光参加寺庙观光之旅、深入了解悉尼华人小区的历史、探索风水的奥秘,抑或充实自己的中国书法知识。
学习班在中国农历新年期间学点新东西!有太极拳班、功夫班、足底按摩班、郭林新气功、道教饮茶礼仪,以及各种儿童手工艺班。
从以上可以看出,悉尼的春节公共活动已经发展到了非常完善的阶段,即便是国内一些城市的庙会活动,也很难达到这个标准。澳洲居民对于中国文化的高涨热情,对于异文化包容与共享的心态可见一斑。由于不是全民公共假期,有些活动还特意调到了周末进行。
另外,该网站目前也已经开通了2014年农历马年的活动介绍,庆典时间从2014年1月24日至2月9日。一些传统项目如巡游、龙舟竞赛、新年市场也都已经敲定了时间和地点。同时,增加了个人可以参与的项目,如在新年市场摆个摊;申请加入巡游;申请参加龙舟比赛;为节日活动出谋划策;为节日提交自己的兴趣或者其他服务;申请作为活动的赞助者等等。可见,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及国内和当地华人华侨与政府的全面支持,作为常态活动的中国年庆典活动的发展肯定会一如既往的热闹。
囿于资料的局限,笔者在本报告中更多截取的是社会组织层面的活动,而春节核心文化所关注的家庭与亲情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在场的。仅有的对几位在澳留学或定居的华人进行的访问似乎表明,个人和家庭的春节活动主要是以小群体的聚餐和聚会为主,其丰富性并不如公共活动那样强烈和热闹。
四、澳洲文化政策与华人春节认同感
不同民族间如何和平相处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冲突几乎不可避免,如何通过沟通与理解,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值得深思。文化的多元融合已成为国际问题。在人类居住的地球村,这种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更显激烈。就澳大利亚特殊的历史背景和一百多年来的发展轨迹看,文化间由对立走向共存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在对待作为外来文化的中国新年的态度和政策上,澳洲官方发出的一些声音和民间执行者的具体措施地菜煮鸡蛋,都为今后更大范围内思索文化融合提供了参考案例。就像澳洲家喻户晓的一首歌曲的歌词那样:“我是澳洲人,我们都是澳洲人,我们是一个整体,也是许多分支,我们来自地球的每个角落,我们分享着同一个梦想,用同一种声音歌唱,我是,你是,我们都是澳大利亚人。”
春节在海外的影响越来越大的原因,有学者归结为四点:海外华人华侨对春节的推广;春节承载的文化具有广泛的价值;中国作为春节的故乡正在和平崛起;世界文化多样性时代的到来。可见中国文化的传播既要靠全世界华人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居住国政府在政策方面的支持和鼓励。二者的相互促进,是确保海外春节繁荣和发展的关键。
(一)澳洲政府的多元文化政策
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的最早提出始于1973年,这个在加拿大已经获得成功的文化政策引入,也是澳洲社会作为移民国家的现实需要。当白澳政策被废止后鹿寨都市论坛,政府需要通过不断改善移民法规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不同时期的种族政策导致了原有移民的离去,这对于澳洲的发展极为不利。1977年澳洲政府通过的《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社会的澳大利亚》,首次正式提出了社会和谐、机会平等与文化认同的基本原则。到1989年颁布的《国家议程》则进一步明确了多元文化政策的内涵。
简单来说,多元文化政策包括三个方面,即三项限制和八项目标。鉴于规定冗长,澳大利亚多元文化基金会主席格宝爵士将其概括为四点:公民要把澳大利亚的利益和前途放在首位,遵守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法律;每个人在表达自己独有文化及信仰的同时,必须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和文化;在法律、就业、教育、医疗、福利等方面使每个人享有同等的机会;充分利用多元文化资源,尽量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多元文化政策的提出并切实得以执行的基础,是由澳洲本身的历史环境等因素所决定的。也即是说,并不是对于所有的国家都适用。文化政策的选择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政治动因。
澳洲由殖民地变为主权国家后,文化虽独立却缺少必要的支撑。对澳洲文化研究表明,澳大利亚对英国的态度是摇摆不定的。因为殖民地对宗主国的态度,历来就有想脱离控制,而又由于历史原因而不可能轻易摆脱。直到今天,去过英国的澳大利亚游客还抱怨说,也许是因为祖先或口音的缘故,他们有时会被视为二等公民。尽管像美国人一样,很少有澳大利亚人对自己的家族史和谱系具有浓厚的兴趣,但关心自己的祖先是否是罪犯,则成为老居民的一大特色。澳大利亚文化中的“英国性”( Englishness)存在着虚假成分。“我们难以将澳大利亚文化研究的形成与发展追溯到某一特定的现场或中心,尤其是在屏显与遮蔽相生相克、共存一体的情势之下;无论是在地理的意义上还是在体制的意义上,它的发展都是散播的。”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阐释了澳大利亚为移居到这里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新家和一个机会,目的是建设多元文化的澳大利亚,这是国家政治需求的一部分,也是对原有的以白人为主而制定的主流文化的一种反思。
(二)旅澳华人的推动与祖国大陆的支持
早期华人的习俗和文化,受种族政策等影响,易与当地人造成冲突和摩擦。其时,当地人对于华人社会的文化仪式和风俗习惯存在固有的偏见。华人庆祝春节期间少不了爆竹和烟花,各种锣鼓声震耳欲聋,但对于澳洲其他族群来说,这就意味着持续半个月的噪音。为此他们要求政府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于是政府颁布政令限定具体的燃放时间和地点。这都是民族间缺乏沟通而造成的。在海外,华人除了黄皮肤、黑头发的种族特征以外,中国饮食和节日也是另外构成认同的主要标志。中国传统节日是民族根深蒂固的传承,即便没有作为移居国家的法定节假日,华人也会一如既往地举行聚会,共同庆祝。以唐人街为聚居区,身份认同是一种归属感和凝聚力。
自21世纪以来,澳洲对于中国新年的庆祝活动越来越隆重,其中国内各省市的积极参与也是重要原因。以悉尼为例,几乎每年都有一个主办的伙伴城市或者省份与悉尼政府,共同组织相关活动。如2007年广东省参与的悉尼中国年巡游活动,官方媒体报道就详细地描绘了这一海外春节的盛景。
今天上午11时,随着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傅莹、驻悉尼总领事邱绍芳和悉尼市市长克罗弗·摩尔一道为2007年春节大巡游挥毫“点睛”,迎接中国猪年新春的欢庆活动进入高潮。在悉尼市政厅至中国城的大街上,以猪为主题的生肖彩车缓缓行径,各艺术表演队载歌载舞,整个悉尼笼罩在欢庆中国新春佳节的热烈而浓厚的气氛中。
悉尼中国春节大巡游活动声势浩大,中国广东省旅游局组织了1000人的队伍前来参加巡游演出和助威。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内蒙古艺术团、北京中学生艺术团、悉尼当地华人华侨社团艺术表演队和猎人谷地区中学乐队和警察乐队等共2400多人参加春节大巡游。
广东大巡游表演队伍由盛世华夏、中澳友谊和南粤风情、活力广东两大板块组成。第一板块由鼓号队、戏曲服饰模特队、红灯笼队、花车队组成,凸显中澳友谊。第二板块由广府风、南海潮、客家情、潮汕韵、百越神等方阵组成,展现活力、多彩的广东;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的舞蹈表演展示了中国舞蹈的艺术魅力和中国青年一代积极向上的火热激情;内蒙古艺术团表演的舞蹈《我从草原来》既富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又反映草原人民热情奔放的精神风貌;北京中学生艺术团的表演充分体现了中国青少年一代的时代特点;华人华侨社团组织8大方阵参加巡游,分别是和谐社会、喜气洋洋、华夏民族、戏曲荟萃、民俗荟萃、年年有余、欢天喜地、相约中国节麻蜥蜴,成为本次悉尼中国春节大巡游的亮点之一中华整木网。
此次由悉尼市政府和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领馆组织的春节大巡游吸引了无数居民和游人。悉尼市民和云集这里的世界各地游客倾城而出,拥向街道两旁,与当地华人华侨和中国驻澳大利亚外交官员、商务人员、留学旅游人员同喜同乐,欢庆中国春节—猪年新春。沿途许多观众心情激动。他们不时地说:“中国的传统文化魅力无穷。春节欢庆活动已成为悉尼人生活的一部分。”
中澳两国官方共同参与规格较高的庆祝是文化交流重要意义的体现。在澳华人的积极推动与祖国大陆的交流是澳洲春节影响力壮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了国内的支持,澳洲的春节活动更加中国化、艺术化、民俗化。浓郁的地方风情既深深感染了澳洲华人和留学生的思乡之情,对于没有接触过中国文化的其他族裔来说,也是很好的文化普及和宣传的机会。
(三)同根同源与文化认同
华裔人士在澳洲的政治和经济地位逐步提高,其身份的认同问题也开始得到关注。研究发现,“华人”实际上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可以表述为中国人、华裔澳洲人、澳籍华人、澳洲人等称呼。据对旅居澳洲的香港人的调查结果证实其公民身份和认同是一致的,即完全以自身所获得的居民及公民身份来定位自己的认同。也就是说,后天的公民认同举足轻重。对于自我文化的归属,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祖籍固然确定了其不可改变的生物属性,但如果文化模塑的外在环境和代际之间的“濡化”不能很好地延续这种归属感的话,那么同根同源的认同必定会逐渐淡化,甚至消失。
实际上,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如何正确处理好移民之间的关系,并生发出一种现实的归属感是相当重要的。移民的个人活动相对微小,但如果牵涉到一个社区组织,乃至一个民族的话,这种互动就对国家的发展带有重要的指向性。如同之前的“白澳政策”一样,在认同并融入当地生活抑或产生剧烈排斥与冲突的选择中,政府层面大的方针决策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不同文化的和平共处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从个人到家庭,再到社区,不断扩大的信任感和认同感,才能使得移民在移居国的文化适应过程中逐步找到自己的立足点。
就华人而言,经过几代人的繁衍,尊祖敬宗的自然情感仍不可能磨灭,而春节作为依托就显得格外重要。华侨华人这一携带或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印记的群体,因其具有对外传播示范效应以及能够向世界传播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优势,无疑成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力量。他们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建立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的话语权。华侨华人在面对移民文化和多元文化的冲突与碰撞时,能够既保持母文化的传承与归属意识,同时又对外文化或异文化也给予相当程度的认同和积极的融入。这正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也为中国文化实力增强提供了内在的保障。
其他学者的研究也表明,移民社会的文化调适在所难免。“那些最易被保留的中国文化特质是与家庭与家族活动紧密相连的一类,诸如饮食习惯和对待家庭生活的态度与价值观。而那些并非处于家庭生活中心的特质,如服饰和休闲方式等,则不大可能保留。年轻人与老年人,受到更高教育的人与社会经济阶层较高的人,作为个体,他们是最不可能保留较多中国文化特质的。”华人的中国文化特质,自然会渗透到澳洲的传统之中。作为个体选择部分,放弃了外在的原有文化表象,也就体现出了同化的标志。但这些“涵化”还是要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接受新的文化标志,并不意味着彻底抛弃原有的文化模式。从整体来看,这种变化还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发生。
五、澳洲春节的启示
当代澳洲华人对春节的感受是发自内心的真实表露。从某种意义上说,狂欢的巡游与商铺在春节期间的兴隆,是华人春节情怀的外在实现,或者说是国家当下多元文化政策的一种需要。家是春节活动进行的最小社会组织,只有在家的层面上描述春节,才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文化的春节。旅澳作家黄惟群在一篇小文中详细谈到了澳洲春节在时代变迁中的个人感悟。澳洲华人对于春节的“想象”与建构都是源于一种情结,而这种情结来自于血缘根脉。春节在澳洲的变化,正是华人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他这样写道:
开始几年,忙于“开垦”新天地,白手起家,“零”的基础上重建家园,我们太忙,忙得很难去想春节。尽管“中国城”也有老侨领组织的老移民,摆几个舞台乐活农庄,请几个唱歌跳舞的,但是,不说水平一般、气氛不够,大陆新移民实在是很少有时间、顾不上去。往往冥婚周德东,我们是春节到了不知已到,过了不知已过。
后几年,我们似已忙得差不多,钱也有了,粮也有了,汽车房子也都有了,新世界的新鲜也已过去—本想是极力融入这个社会的,可结果,一来难以真正融入,二来也不需强行融入,这个社会宽松得很、大气得很—于是,往日熟悉的、已注入生命血液的一切,又以格外温馨的耳语唤醒了沉睡的记忆。那些年,每到春节,大家都会隔夜相互打个电话,拜个年,说几句吉利话,感慨几句如箭光阴以及始料不及的飘浮人生。
然而在海外,终究很难真正感受春节的喜气,感受那份活跃在空气中的应有的打动人的热情。
这里春节不是节日,不说七八天长假,连一天都没有,缺少喜庆的必要基础,就连那个“恭喜发财”的新年祝贺电话,也得下班回来撑着疲惫的身子才能提起话筒。还有,季节也不对。我们习惯的春节是冬天,冬天的春节,就该见一些大衣围巾,见一团团嘴里呼出又被寒气挡回、停留在空中的白色热气……在澳洲,春节正值夏天,夏天的春节,怎么都让人觉得别扭,觉得“假”,觉得不像春节。
近年来,澳洲新移民们变得“现实”起来,知道不管遗憾多大,想念多深,我们不可能年年春节赶回中国去,也不可能将中国的春节搬来澳洲。于是,因地制宜。这里大小几十上百个华人社团,春节期间活动频繁:几十、几百人的餐馆聚餐,听听唱歌看看跳舞;几十几百人组织个舞会,舞后再来个抽奖助兴;热衷于政治的,找个名目搞个聚会,对着麦克风作一番讲演,人多人少,也算有了听众,享受一下人生难得的风光;如今中国也开放了,世界的距离也短了,春节期间,这里常有应邀来澳的一个个中国文艺团体,在歌剧院、市政厅举行一场场开人眼界的演出,活跃了经济,活跃了假日气氛……当然,更多、更普遍的,还是家庭、朋友间的聚会,这些聚会,让一个个家庭传出了欢声笑语,让一个个餐馆坐得满满,走了一批又来一批。有一点,中外一样,春节的(中国)餐馆,最辛苦的是老板,笑得最开心的也是老板。
本报告对于澳洲春节的调查主要围绕官方举办的一系列活动展开,但春节的本质仍是一个家庭性的节日。翻看澳洲的日历和公共假期我们可以发现,不仅中国的春节,越南、意大利等一些移民人数较多的国家的节日也或多或少被写入了官方的国家活动,文化交融的力量不言而喻。所以说,抛开外在的集体活动,澳洲的春节也只能说是华人记忆中的节日。“虽然澳大利亚国内各少数民族群体众多,但英语则作为一种无形的胶合力量,将各种文化传统凝聚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文化整体形态。换言之,各民族文化群体并未在澳大利亚形成一种相互分离割据,自成一统的形态,而是作为一个个积极的组成部分,共同为一个完整的大文化整体做出贡献。”在整合的澳洲文化中,春节只是其中一环。但在华人心中,年味或许只能在想象与回忆中发酵。
个体家庭的庆祝活动延续着祖辈华南人的风俗习惯,但如今所承继的或许只是那些被放大了的传统符号。对澳洲华裔年轻人来讲,因为春节并不是法定假日,很多时候活动也仅局限于华人区和唐人街,其他人还是要照常工作的,所以模糊存在的节日核心也在不知不觉间也就过去了芃怎么读。从内心情感上来讲,春节的记忆的确是美好的,而现实社会中,澳洲春节走上街头的狂欢性质和强烈的族群互动参与的方式已经形成。
实际上武士刀,节日是均质的时间之流中的文化结点。节日引导着时间的流速,或急或缓。当外界社会环境发生变化时,生活习俗虽有惰性,但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擅变。全球化时代强调的文化多元性,为春节的丰富和多种可能性提供了明确的阐释。澳洲政府推行的多元文化政策与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构成了春节活动繁荣兴盛的基础。因此,春节必将随着中国的强盛和华人群体地位的提高,而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同时中华文化自身的和谐内涵,也会包容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共同分享节日所带来的欢乐。
编辑说明:文章来源于《节日研究》2013年第2期。原文和图片版权归作者和原单位所有。篇幅原因,注释从略。
编辑:李建明 吴鹏 贾淑凤
编辑助理:王孟维
您的稿件和服务意见请发往"民族学与人类学"微电子杂志服务邮箱:
mzxyrlx@126.com
您的支持和鞭策将会是我们进步的源动力!

分类:全部文章 | 标签: | 查看:294
微笑曲线【绘本推荐】低龄艺术启蒙的经典“教科书”来啦!好玩又好看,充分释放孩子的天性-辣妈菲爷提高性欲【罗国芳原创】一路棒打,一路讴歌的新化文印-人文新化